先手发动攻击的反方队伍,上来的第一波攻势就把正方的主辩给说的泪洒当场,羞愧离场。
其后依然是人盯人的策略,各个击破。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点在于——
那位被攻击的纳贡生。
他娘出身耕读人家,也是识文通字的,画画女红之类更是不在话下。
他爹死了以后。
他娘因为读过书,还能去书坊接抄书的活。
时不时还能接到一些有钱的商户人家里给女童启蒙的活。
除却这个还能卖卖她自己画的花样子绣出来的绣品。
这些全部加起来,才能交得起昂贵的学费,供着这位学子进学,并维持了一家人的并不算太拮据的生活。
这一点,简直就是百分百契合的扣中除了务工外的另外两个字——进学
【女子务工进学不是不安于室,伤风败俗。】
反方的主辩,在台上也泪洒当场。
最后总结的时候,哽咽着说了一段:
大明朝提倡守节,女子改嫁为世人所不容。
不能改嫁,那就只能自行谋生。
家中老的老,小的小,都需要照顾。
如何谋生?
但凡女子目不识丁,除了卖苦力,走偏门,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养家的活可以做了。
所以,女子进学,不应该么?
同窗家中日子艰难,同在一起求学的人没有帮扶,还要嘲笑攻击供养同窗读书的寡母。
应该么?
如果寡母换成长姐幼妹呢?
长姐幼妹到处务工,挣钱供养家中兄弟,也要被骂不安于室。
应该么?
无论是寡母还是长姐还是幼妹,在男人不能独自支持家庭的时候,女子撑起了半边天。
她们自食其力,抚育了子女,带大了兄弟姐妹,供养了老人。
实在是最让人佩服的品行。
如今却成了大家攻击的目标。
奉劝各位,读书,不是读死书。也不是死读书。
反方的连续输出,直接就把正方队伍所有人的脸打的啪啪啪的响。
现场的人也纷纷掩面羞愧。。。。
谁家没有个丧夫的以后日子过不下去的穷亲戚啊。
这经济好些的,谁家没被借过粮借过钱。
还是一去不复返的那种。
那些豁出去了,什么活都干的。
他们一边骂着伤风败俗,一边还要庆幸着人家没来打秋风。
正方的辩题,无论从那个方面,都说不过去。
但女人不该抛头露面这事又是大家从小被这么教育着长大的。
那么——
到底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在这一场辩论赛里,主辩给在场所有的人心里种下了不知道多少颗种子。
其中必然有一颗怀疑女子读书无用论的种子会茁壮成长。
在座的几乎全是男人。
娶妻的未娶妻的,都知道家里选婚配对象的标准。
四个字——贤良淑德。
站在男子的立场,一个读过书的女子是不是比只有贤良淑德的人更适合当主母呢?
起码她更有可能能给自己的后代提供更好的条件生活。
反方最后毫无意外的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