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那会必然也是有高人指点。”
张欣这一句话,突然就又提醒了朱棣一次。
他当年不是太明白先帝为什么要在一本律法书上花那么大的精力。
为了老百姓求告有门,也不止是律法这一条路。
现在可算是懂了。
好家伙,他爹用一本律法书,牵制了文臣二十几年。
虽然他爹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百姓,但提议他爹做这个事的人,未必不是跟他现在一样的原因。
一个只会打仗的大老粗,要怎么坐稳这个江山,可太讲究方式方法了。
“能得天下必然是有原因的。
爹修律法,咱就修除了律法之外的百家之书吧。
前元这百年间,多少前朝的书都失传了。
太可惜了。
民间兴许还有藏起来的孤本。”
即便单纯修书,徐氏也是向往的,几千年的传承,万万不能断在大明朝,那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随便说一个,就够几十年研究了。”
张欣瞅准时机,又提议。
“经史子集更重要一些吧?”
朱高炽没想到张欣的想法这么大,只是有点跑偏。
“当文人的,他们本来就是经史子集学得好才考出来当官,那不是成了送分题么?
没几个月就修完了,那不是纯纯的给他们加了声望?”
张欣反问。
着书立学,文人的梦想。
更别说是皇家张罗的公费着书了。
没难度,那就拖不了人家多少时间,也占不了人家多少精力。
“对,欣儿说得对,最好是咱也不说最终要啥样的,让他们发挥着来。
做完了,皇上一否二否三否,再一加二加三加。
任谁也不想半途而废。
够这些好沽名钓誉的人折腾十几年了。而真正爱书的人,修几十年他们都愿意。
皇上指定一个领头的,再让他张罗人一起修。
这谁能进,谁不能进,终归这人心,就不齐了。
到时候就能各个击破。”
徐氏摸了摸张欣的脑袋大表赞赏,还笑得特别的坏。
“我的皇后威武!!!”
朱棣拍案叫好。
“娘千秋万代——”
张欣赶紧也奉上最新鲜的马屁。
公爹登基后修的这套书,各个类别,张欣都记得很清楚,成书之后,文人简直都疯了。
评价高得不能再高了。
内容里的经史子集的不用特别说,都是文人们的看家本领。
她提的这几个,则更有利民生民计。
上辈子的这会,徐氏在,张欣仅仅是对朝政没什么认识的皇家媳妇。
没有参加这种跟朝政有关的家庭小会。
对于公爹让人修书这事还诧异了许久。
明明不是很待见文人,居然就用了那么些文人来给皇家干活,好吃好喝的供着。
那些文人里面不乏有蛐蛐公爹是谋反上位的刺头。
解缙一开始那会,拉起了上百号人,夜以继日地,翻古籍,搜资料,干了快一年,编了一本叫《文献大成》的初稿。
解缙极其得意,赶紧拿去跟公爹献宝来着。
结果公爹只说了一句:“还差点意思。”
也没具体说明差哪里了。
后来好像是朱高炽去给解缙答疑解惑,还顺便彻底激起了解缙的斗志。
为了让皇帝心服口服,解缙后来整合了足足有两千一百九十六人,把姚广孝、郑赐、刘季篪这些人通通薅了进去。
整整干了七年,才弄出了可以传世的《永乐大典》。
原来,这是婆婆出的主意。
没记错的话,这可能是婆婆最后给公公的永乐朝垫的基底石。
就一部《永乐大典》,让公爹在文人的心里面位置上升了不少,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