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送佛送到西(2 / 2)

皇祖父的二姐没的很早,于是李文忠从十二岁开始就跟着皇祖父了,有一段时间直接成了皇祖父的养子,改了姓朱,这就是说李文忠相当于是朱家兄弟的一员。

李文忠跟徐达一样,都是勇武善战的良将,都为大明朝立下赫赫战功。

这两人也不像一般的武人,在征伐天下那会,不饶乱兵,不杀俘虏。

后来李文忠立了功皇祖父就让他恢复了原姓,建朝以后更是封了曹国公。

姓氏虽然不一样了,可两家的亲戚关系还在。

李家人跟朱家人就一直走得很近,皇祖父也相当的信任李文忠。

洪武十二年的时候,皇祖父还让曹国公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

这大都督府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掌管天下所有兵马,同时曹国公李文忠还监管着国子监这个大明朝最高的文人学府。

这个权利可以说仅次于前太子大伯。

比身居高位更难得的是,李文忠并不栈恋权位,洪武十三年那会皇祖父裁撤大都督府,李文忠二话不说,退了下来。

这以后李文忠的活就剩下国子监这摊子事了。

一个武将,管着文人的最高学府。

不管是不是实际插手了,在文人的感觉里总是不那么美妙的。

另外一个,皇祖父在皇祖母死后,颇有一点乱政的趋势,能劝谏还能全身而退的人,只有李文忠一个。

就后期李文忠好多次劝皇祖父的话,换别人身上得死个七八回了。

小主,

所谓的——文死谏、武死战,这是朝代铁律。

文臣也好,武官也好,大家各自刷各自那一亩三分地里的功德,刷皇帝的好感。

一个武将捞过界做了文臣该做的事,那让文臣干啥?

长期以往,这朝廷上哪里还有什么御史谏官的立足之地跟出头之日。

于是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就挂了。

当时才四十五岁。

李文忠具体怎么死的,朱高炽也不是很清楚,李家的人过来密谈的时候,只是说李文忠是死于非命。

朱高炽后来查了一下,李文忠病重时皇祖父让淮安侯华中负责监督太医用药。

李文忠死后,负责监督的这位淮安侯华中,被全家流放。华中死后,华家还被打成胡党,淮安侯一爵彻底废除。

所以,李文忠的死必然不是正常死亡。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长子,比他爹朱棣小九岁。

李文忠死的时候李景隆并不大,对于朝廷内文武之争并没有什么认识。

而李家的老人,在当时,还以为是皇祖父下的手,华中一家人的死是皇祖父杀人灭口。

为了保全李家血脉,老人们并没有跟李景隆说太多。

李景隆跟朱高炽这一辈的人,包括朱允炆在内,就这么高高兴兴的混在一起,作为京师里所有皇家、宗亲、权贵的二代三代长大了。

但这些个二三代里面,其实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每一家的嫡长子,嫡长孙,凑在一起就是下一位皇帝的班底。

非长子,非嫡出,跟既非长又非嫡的这些,是副班底。

只有上面的这些嫡出的班底实在不中用到极点,或者死了残了废了,下面的副班底才会顶上。

朱允炆从根上来说就是庶出,就是副班底那一波人里面的。

他在被立为皇太孙之前,跟李景隆他们压根就不是一个圈子里的,更何况还差着岁数。

李景隆是正经的嫡子,曹国公家毫无疑问的继承人。

三家发现问题以后,李景隆气得七窍生烟。

亲爹早早的被人弄死了,他完全不知道。

这都死了这么久了,他才被告知真相。

知道了真相以后,还得对着朱允炆这个被齐泰,黄子澄忽悠傻了的傻瓜。

怨气比怒气还大。

朱高炽就等着看,李景隆能把打败仗这事玩出什么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