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
朱棣扶额。
徐氏跟他讲过朝代史里的常态:
一般开国皇帝在位期间跟后面的人接手的时候都是蓬勃发展的,只要皇帝不太差劲,朝廷政策合理,百年内国力都会攀爬到一个相对的顶峰。
百年后,新皇帝长于宫中,脱离民间太久,很容易就会不知民间疾苦,或者是耽于享乐。
朝政就会被士大夫把持,继而腐败,民生凋零,最终王朝被推翻。
这大明朝才建国三十年就这样了?
那不就充分说明,自己亲爹亲手拟定的各项国策是存在着大问题的?
那朱允炆按着亲爹的路走下去,这大明朝还能有好?
保不齐,还没到百年,就倒下了。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王爷不必太多操心。”
道衍和尚安慰道。
“我不操心,只是担心,只是憋屈!”
朱棣虽然说做了很多亲爹驾崩后可能发生的变故的预案,但总归是敌不动我不动。
只要朱允炆让他在燕地好好经营,他就在这燕地扎根发芽。
爹不在了,所谓的回家就不存在了。
大家远远的君臣关系处着就好,反正山高皇帝远。
以后只有徐氏在的地方是他的家。
徐氏没让他操心过家里的事,几个儿子顺顺利利的长大了,这家里现在一派和谐,齐心协力,连世子妃也是个给力的,二儿媳妇也怀上了。
家庭和睦,燕地发展一路走好,他还有什么可求的。
三个儿子在京师,他是有点儿担心,但总归觉得不至于,都是老朱家的血脉。
只要朱允炆不乱来,再过几年,他自请削藩都成。
道衍和尚是说他有什么龙气之类的,但让他去踹了人家的凳子这事,他始终还是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他只做了偏安一隅,甚至自立为王的各种安排。
但听张昶这么一说,明显爹早年就让这班子士人带歪了,所谓的祖训国策,样样都是大利士人的。
爹那么有主见的人都被带歪了,那朱允炆呢?
他肯定能让那些人给带沟里去,被忽悠得找不到北的可能性更大!
老朱家是打出来的天下,前前后后死了多少武官武将。
他爹那一身伤残,他们这些年长一些的亲王谁身上没几道伤疤啊。
文人一滴血汗没出,摘现成的果子。
自己这镇守边疆的亲王倒成了那些酸腐文人的征虏大将军了。
这样,真的不行。
“张千户!”
“是,王爷。”
“你选两千人,组个卫队,就叫燕山后护卫吧。”
“是,王爷。”
【小科普:燕王朱棣起兵前掌握的三只卫队分别是燕山中护卫,左护卫跟右护卫,合称燕山三护卫。本文后护卫为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