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坊的生产和销售都已经有大半年了,工坊是建设在皇庄的,而参与生产的除了那些工匠之外,其余的都是就地招收的皇庄的农户。
至于钢铁和水泥工坊,也已经生产了接近半年了。
不过上次张寒凌过来分别视察了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良办法和生产要求。
“父皇,这就是这几个月玻璃工坊生产的玻璃的产量,另外,有几个工匠还研究出来了一种更透明的无色玻璃,其他多种透明的淡色玻璃也发现了很多。”
“目前来看,光是玻璃这一项,就已经有不少不同类型的产品了。而且,结合老师之前提到过的玻璃塑形等工艺,我们也找了一些烧制瓷器的工匠参与进来,目前已经可以生产一些简单的玻璃器皿和装饰雕塑了。”
朱标首先汇报了一下玻璃工坊的研究成果,目前看来,产品线的丰富完成得很好。
“根据各地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和配额来看,目前皇庄的工坊产量已经非常不足了。这些日子合计卖出去的透明玻璃将近12万块,每个月平均出货1.5万块,但是产能每月只有1.2万块左右,目前缺额还有差不多2.5万块。”
“而京城和江南几座大些的城池,主要的大地主家族基本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替换上玻璃窗户了。后续需求恐怕会更加大,所以需要尽快扩大工坊规模,增加产量。”
接下来,朱标根据近几个月的生产和供销情况,判定现在急需加快生产扩张的步伐。
至于是在原有皇庄的玻璃工坊上进行扩产,还是另外选址新建工厂,这就需要朱元璋来拍板了。
“当然,从销售收入上来看,我们这几个月除去卖授权许可证的60万两,又收入了差不多240万两,实在是,这些家伙们还真是有钱啊。”
朱标已经有些麻木了,仅仅靠这么些产量,就能有这种收入,接近每年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了。
“唔~!不错不错,这些家伙有钱,就让他们多掏点出来,产量不够的话,那就继续建厂吧,原有皇庄那边也继续扩大,不过那边主要做新产品的研究,新厂直接建五座吧,等这五座厂建好了,就可以把价格降一降了。”
“赚钱嘛,各个层面的人的钱都要赚才行,等这些当官的、地方望族和豪商都赚了他们一波之后,就直接降到成本价附近,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让老百姓们也用的起!”
朱元璋略一斟酌,觉得赚了这么一些,等新厂投产之后,估计还能赚一波,到时候这个产业应该能再暴利一年左右,预计能赚取1200万两以上,也足够了。
反正这东西成本几乎没有,到时候降到底价,给普通人铺货,也是有些利润的,虽然不多,但是胜在受众群体大,完全可以供得起这个产业继续发展。
“这倒是都没什么问题,新建的五座厂位置儿臣心中也有数了,安排一座在应天城外的铁厂和水泥厂附近,另外四座分别在武昌、南昌、杭州、广州的皇庄搞就可以了。”
“不过后面降价儿臣感觉可能会有点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那些授权的经销商,他们是花了大价钱买的许可证,之后不到两年就大降价,对他们打击很大,特别是到最后降低到成本价,他们都没有太多利润的情况下,怕是会丧失经销动力的。”
对于建新厂,朱标心里早有打算,但是后面怎么解决经销商在降价之后的反弹,他觉得也需要朱元璋帮忙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