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高文玉心中却依然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这样做是否真的会如他们所愿。
但面对现实的压力和诱惑,他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决定,希望事情能够顺利发展。
—— —— ——
张寒凌一边走回城,一边陷入沉思。
他意识到,如果想要在明朝这样的时代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将是极高的。
此外,这个时代的城墙大多是由夯土制成,只有外层覆盖了一层砖头。
然而,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城市之所以需要城墙,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保障冷兵器时代城镇居民的安全。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攻城武器变得越来越强大,尤其是火炮的出现,使得城墙的防御功能大幅下降。
特别是当火药技术得到进一步革新时,火药的爆炸威力将大大增强,足以摧毁任何城墙。
因此,对于正在考虑征倭的张寒凌来说,他对加快火药的进化以及热武器的更新换代充满了信心。
随着城墙被废除,当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城乡之间的实体界线消失了。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或离开城市,不再受到城墙的限制。
这样一来,原本由城墙提供的保护和安全感就荡然无存了。
对于那些居住在城镇中的大老爷们来说,他们习惯了有城墙作为屏障来抵御外界的威胁。现在城墙没有了,他们必然会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然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张寒凌的关注。他更注重的是整体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城墙的废除可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但同时也需要人们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即使不考虑城墙的修建问题,单纯从城乡居民的房屋情况来看,一样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个时代要想拥有砖混结构的房子是多么困难。
在这个时期,建筑通常不会超过三层楼,因为楼层越高,建造难度和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就越高。
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里,想要看到高楼林立的景象简直是天方夜谭。
此外,道路的修建也是一个大问题。在石油工业尚未完全发展起来之前,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
张寒凌突然意识到,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仅凭他个人的研究和探索,许多现代产物都难以重现。
任何一项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只要研制出了水泥,就能轻松地造出坚固的碉堡或高楼大厦。
如果没有钢筋作为骨架来支撑,建筑物很容易发生坍塌事故。
同样道理,即使烧制出了沥青,也不能直接用于铺设柏油马路,还需要专业的筑路人才来解决其中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