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东川之战2(1 / 2)

在围困期间,李阳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拿出自己的杀手锏——写檄文。

以此激励己方士气,瓦解敌方斗志,强调这是这是朝廷的一场平叛战争。是为国除贼的正义战争。

“叛徒”、国家逆贼孟冠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的。

李阳手下的侍从文官们都是快速提拔起来的年轻秀才,写起檄文来那是慷慨激昂,文采飞扬。不过不知是由于过于激动,还是过于紧张,这篇檄文的开篇第一句就出现了笔误,把“孟冠”的“孟”字误写为“子”字。

檄文发出之后,让李阳非常尴尬。不过丞相夏辉却巧妙的化解了这一尴尬局面。

他不仅自己来道喜,还拉着一群文官和武将来向李阳道喜。这让李阳颇为不解。

便问道:“夏丞相,这些侍从文官们连错字这样的低级错误都能犯,何喜之有啊?”

丞相夏辉解释道:“皇上,您看啊。孟冠的‘孟’字就是子字头下面一个‘皿’字,如今皇上您不经意间就把子字头下面的‘皿’去掉,这可是天意啊,皇上!”

“什么天意?”

“腰斩孟,代表孟冠无身。这是我军必胜的征兆,当然要恭贺了。”

…………

李阳感觉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位老丞相的实力。这马屁拍的啊,真是雅俗共赏,没毛病!

也许是这个腰斩孟的马屁真的起作用了,前线将士们在将军们的带领下奋力厮杀。简阳县,资阳县,遂宁县这些坚城很快就被攻破。

驻守泸州的忠烈伯王积朗经过探查敌情,确定南诏大军最近无力骚扰蜀地东南方。便也派手下带领军队前去进攻东川境内的其他州县。

眼看着锐不可当、气势如虹的朝廷大军一路破关斩将、长驱直入,东川辖境内尚未被击溃的各级官吏们心中也都跟明镜儿似的——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何去何从了。于是乎,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抛弃了孟冠,并转而向朝廷表示效忠之意。

毕竟,此时此刻归顺朝廷,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被贬谪一阶官职罢了,但起码保住了项上人头;可若是继续执迷不悟、负隅顽抗,非要跟着孟冠一条道走到黑当个叛逆之臣,那么到时候恐怕不仅自身难保,就连全家人的性命都会受到牵连呐!要知道,西川那边血淋淋的教训就近在咫尺啊!谁会傻到步其后尘呢?

不到半月,除梓州之外整个东川辖境的大大小小州县全部改弦易辙,成为李阳的地盘。

忠武伯岳平川在这段时间又对梓州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但是并没有任何效果。反倒是被逼疯的孟冠大量征召梓州城内的民力,修建了更多的防御设施。让梓州城的防御力大大提升。

为了彻底击垮梓州守军的斗志,同时也想检验一下那些刚刚表示归顺且忠心投靠朝廷的东川官员是否真诚,忠武伯岳平川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极好的建议:让这些已经重新发誓效忠于皇上并投靠过来的东川官员亲自率领军队前往梓州作战。

这样一来,如果这些官员真心实意地归顺朝廷,那么他们必定会全力以赴,奋勇杀敌,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而如果其中有人心怀不轨或者只是假意投诚,那么在战场上就很容易露出破绽,甚至可能临阵倒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真正可靠的人才,并对那些不可靠之人加以防范。

此外,让这些东川官员带兵攻打梓州还有另一层深意。对于梓州的守军来说,看到曾经与自己同属一方的官员如今却站在了对立面,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会影响到守军的士气,还可能导致部分士兵产生动摇之心,从而进一步削弱敌军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