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现在袁绍明白过来,也无济于事了。
或许他还有余力能够反抗,但是他损失了太多兵马,他已经完全失去了面对黑山军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重整旗鼓,扭转局势,难度何其之大。
袁绍在府衙之中。
与麾下众人商议着,接下来的行动,其实很多事情,袁绍都已经布置妥当,他已经做好了和黑山军决战的准备。
但是,在这一切还没有发生之前,他心中免不了有些忐忑。
他也希望能够尽量稳妥一些。
在此之前,公孙瓒和鞠义,率领大军赶到广年县,与张方会合的消息,已经送到袁绍面前。
这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黑山军各路大军聚集广年县中,他们肯定不是来旅游的,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南下进攻魏郡,他们想要彻底覆灭袁绍。
这意味着,战斗越来越近。
如今谁也无法确定,最终结果如何。但是现在的袁绍,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这一战他不能取得胜利,不能击败黑山军,那么接下来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袁绍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心情有些紧张,他看着前方文武,深吸一口气,总算安心了一些。
紧接着,袁绍一本正经说道:
“诸位,现如今公孙瓒等贼寇,他们已经率领大军,赶到广元县与张方汇合。
黑山军三路大军,足足有十多万兵马。与我军相比毫不逊色。
恐怕不久之后,黑山军就会对我军发动猛攻,不知诸位觉得,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众人的表情也是异常严肃,他们能够感受到这场战斗的压迫感。
主要是他们很清楚,如今黑山军的强大之处,当初的袁绍实力那么强盛,不也被张方击败吗?
现在他们想要对抗张方,想要对抗黑山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他们绝对不能疏忽大意,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取得此战的胜利。
田丰短暂沉默之后,他很快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禀主公,若是黑山军出兵,他们的第一目标,肯定是靠近广年县的曲梁。
现如今,我们已经在曲梁县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中布置了五万精锐,便是要在此拖住黑山军的进攻。
只要能够牵制敌军攻势,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做更多的事情。”
在田丰等人看来,他们想要掌握主动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挡住黑山军的进攻,将敌军拖在曲梁县外。
否则的话,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如果曲梁县中,数万大军都无法阻挡黑山军的攻势,那接下来,他们又有什么胜算呢?
不管他们准备了多少计划,也无从施展。
袁绍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缓了缓神,又说道:
“现在也只能这样办了,让曲梁县中守军,尽量拖延时间。
但是,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必须想办法,找到打破僵局的机会。否则一直拖延下去,我军终将处于不利境地。
甚至于,只有灭亡一个结局。”
对于现在的情况,袁绍还是看得很清楚的,黑山军日益强盛。
就算两军正面厮杀,张方没有出手,恐怕袁绍也占不到什么便宜,毕竟黑山军早就今非昔比了。
有公孙瓒和鞠义等大将加入,让他们的战力,获得大幅度增长。
对此,拒收立刻发表建议,他认真的说道:
“启禀主公,我们想要打破僵局,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也就是断绝黑山贼的粮草,只要他们粮草不济,必然军心大乱。
到时候,我们便可派出兵马,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不管在什么时候,粮草都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士卒哪来的力气冲锋陷阵,哪来的力气和敌军厮杀,在这种情况下,不发生哗变已经很不一般了。
所以,就算现在的黑山军再怎么强大,只要断绝他们的粮草。那他们也将陷入被动之中,包括那张方,他的实力再强,凭借一个人的力量,也挽回不了局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绍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他觉得这个计划值得一试,但是想要成功实施下去,那他就必须先找到黑山军粮草储存之地,如此一来才能攻其不备。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袁绍原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若不是曹操在许攸的告知下,知道了乌巢所在,领兵突袭乌巢,使得袁绍一方没有充足的粮草,恐怕袁绍也不会败得如此凄惨。
只要袁绍活着,那么北方的归属尚未可知,那时候的曹操,并没有绝对的实力,能够拿下冀州,将袁绍覆灭。
只可惜,袁绍在官渡之战后直接病逝,他的几个儿子也不争气,才让曹操有了一统北方的机会。
袁绍是个聪明人,在得知沮授的计划后,他立刻表明态度。
“则注所言有理,现在我们也只能这样办了,依靠城池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与敌军纠缠,同时在寻找机会,削弱黑山贼的实力。
如果我们能够毁去黑山贼的粮草,那他们要么退兵,要么就会露出破绽。
不管是哪个结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个好消息。如今的局势对于我们而言很不利,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这个时候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了。
就算他们麾下,还有十多万大军,可是要让袁绍麾下将士,和黑山军正面作战,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胆子。
他们都知道,黑山军的强大之处,当初的袁绍实力何等强大,不也被黑山军所击败吗?
如果现在,他们还要和黑山军硬碰硬,非但没有一点胜算,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这样的选择,倒也称不上明哲保身,但他们确实被黑山军吓破胆了。
回想在战场之上,张方策马飞驰,他手持八卦宣化斧,所向无敌的场景,确实令人胆战心惊。
那一幕,几乎成为很多人的心理阴影,久久无法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