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落花,西征(1 / 2)

当今五位宰相,除后拜相的颜真卿外,李岘、裴遵庆、刘晏、杨绾四位宰相,都已经到达李瑄规定的任期。

按照李瑄设立的“八加四”制度,除首席宰相外,未至首席的宰相,如果被至尊看重,可以再任一任首席宰相。

裴遵庆年纪太大了,人们认为刘晏和杨绾,可能是下任首席宰相之一。

落选者,只能居闲职养老。

将位置让给其他大臣。

这样可以杜绝一个宰相逐渐“桃李满天下”,做大势力。

也可以让一些尚书有盼头,从而奋发有为,力争“入相之势”。

相,是文人毕生的追逐。会留名青史,被史官立传。

而且李瑄已经决定在明年的时候,将宰相的位置,扩大到七名。

继续稀释宰相的权力。

李瑄也考虑到方方面面。

当今政坛,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中书令、侍中。

稳定拜相。

最后一个宰相,毫无疑问是吏部尚书。

尚书省有九部,只如此,会显得相位不灵活。

其他八位尚书,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觉得没有希望。

李瑄大概还会挑选两名尚书拜相。

也是为他西征做准备,防止一些人产生不该有的想法。

李瑄将五位宰相召入政事堂后,将崔汉衡出使罗马帝国的事宜,告诉他们。

李岘等宰相们知道李瑄又要亲自西征。

有北征回纥的经历,再加上宰相们即将功成身退,没有阻拦。

李瑄北征、巡视,已向天下证明,即便未在长安、洛阳,也无时不刻不威震天下。

群臣互相制衡,军队一心,不敢忤逆。

此次出兵,对大唐来说,依旧是一场局部战斗,而非倾全国之力。

对抗大食帝国的主力为安西都督府、柘枝都督府、北庭都督府、敦煌都督府、武威都督府。

以及突骑施诸部、回纥诸部、西域三十六国、葛逻禄诸部出精骑五万跟随。

其中西域三十六国、突骑施诸部、葛逻禄诸部出五万后勤士卒、骑士,运输粮草至波斯王国。

大唐的安西都护府、葱岭都护府出两万民夫,帮助大军运输粮食。

河西、陇右发民夫十万,运输粮草至西域。

另外就是天策卫、神策卫各选择两万精锐,随军出征。

飞龙禁军、羽林军、龙武军选择五千随军。

长安、洛阳由其他剩余的天策卫、神策卫驻守。

并由李瑄的心腹车神塞率领三万凤翔军坐镇长安。

要知道,车神塞是罕有当八年凤翔都督的大将军。

可以认为凤翔都督府是长安的又一支禁军。

与宰相们商议过后,李瑄于翌日朝会,向文武百官宣布御驾西征。

由中书舍人拟定召令,宣诏天下:

朕承天命,君临万邦,践祚以来,殚精竭虑,唯愿海晏河清,苍生咸享太平。今有西方大食,屡犯大唐,不服教化,罔顾大义,屡行悖逆之事。

其于商路设障,致我大唐珍货壅滞,丝路不平,诸业难兴;又对天可汗诏令视同敝屣,轻慢无礼,使恩泽不达,政令难通,实乃大唐之公敌……

朕以天下为怀,初未动干戈,屡遣使节,陈说利害,示以仁德,期其悔悟。奈何大食刚愎自用,怙恶不悛,反增骄纵,挑衅日频。朕之容忍,非为怯懦,实欲全万民之生息,保邦国之和睦。然今其行径已危及华夏根基,阻滞国运昌隆,若再姑息,必致边疆难安,黎庶蒙尘。

今朕决意西征,奉天讨逆。传檄天下,集我西部雄师劲旅,遴选良将谋臣。诸军当怀忠义之心,奋勇向前,扬我大唐之威,振我华夏之魂。所到之处,务须秋毫无犯,以仁德之师,感化顽愚;遇敌则战,战必胜之,令大食蛮夷知我朝天威难犯,圣意难违。朕将亲督此战,待凯旋之日,与万民同庆,共享太平之盛……

李瑄又令户部、商部、农部、太府等部门,筹备粮草,顺着长安至敦煌的驰道,将粮草、绢钱、物资送过去。

以犒赏士卒,增加储备。

现在大唐整合四方蛮夷,马监马匹超过二百四十万匹,是开元巅峰时期的三倍。

这还不包括军队的战马和草原都护府、瀚海都护府、雪域都护府等十大都护府的少数民族牧民马匹,以及附属国家的马匹和汉人牧民的私马。

大唐挑选十万匹良马,作为远征的备用马。

从河西、西域准备三万匹骆驼,驮运物资。

令成后,大唐的兵部、天策府开始运转。

九月中旬,四万天策卫、神策卫军队,先行一步,携带物资,出长安。

他们的目的地是葱岭都护府的萨末鞬城。

李嗣业、马璘等将,也会整军备战。

其中,河西、敦煌、北庭三军,则是有一半兵马参与战争,其余驻守。

毕竟回纥刚灭亡不久,草原还要有名将坐镇。

不久后,李瑄以天可汗召令,向附属胡部、西域三十六国传令,使他们配合。

李瑄又让在雪域高原的南霁云,挑选五千吐蕃骑兵,从西北部入西域,等待召令。

等明年以后,李瑄会率领羽林、龙武、飞龙禁军轻装简行,前往西域。

同时,李瑄准备新成立一个神机营。

神机营有一百门碗口粗的青铜大炮,五百名火枪手,五百名投掷手。

以投掷大唐新型的手雷。

神机营等初步完成训练后,过三会在骡马、战车的驮运下,先一步前往河中。

时光荏苒,乾元九载已至。

这一年的元正,李瑄罕见地举办大宴,普天同庆。

文武百官明白,朝廷要进行大换血。

这次大宴,明显是送别为国事操劳八年的宰相们。

元夕佳节,李瑄带着妻儿子女,又邀请文武百官,到城外龙首原上,欣赏烟花。

五颜六色,它的美,更胜过铁花。

人们震惊于这种飞跃苍穹的诡异。

绚丽的烟火,绽放在他们心间。

长安城内,听到动静的杨玉环登上太真观内的阁楼。

这三层小阁楼正好面向龙首原方向。

她虽很有气质,但已然消瘦。

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

忽然,在杨玉环的视线中,一点亮光如流星般曳着长尾,直直地冲向那无尽的夜空。

“咚!”

刹那间,一声巨响,仿若开天的鼓槌重重擂动,打破了夜的寂静。那亮光迸裂开来,化作万千璀璨星辰,一时间,整个苍穹都被点亮。

金色的光焰仿若是被太阳的余晖淬炼过,丝丝缕缕,如同细密的流苏垂下,闪烁着尊贵而耀眼的光芒,肆意地挥洒在空中,似要将这夜空重新镀上一层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