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你都已经等了三年了,实在看不下去,父皇这样的磨磨蹭蹭。
你不知道,父皇杨坚心里想的,这一战,要走稳,一定要提前把一切都安排好,该考虑的情况,一定都要考虑到,争取避开所有的意外。
这一战,整个中国历史,都已经等了三百年了,不在意再稍等。
要打,就要干净利落,一战定乾坤。
你的父皇,不用你去催,他自己心里,早就知道,这一战,对他自己,对他的王朝,对整个中国历史,都至关重要。
登基八年来,他用创立新制度的方法,缓解了老问题,他在建设新首都之后,又打败了老对手,北中国原本满目疮痍的一切,已经开始在往好的方向走。
慢慢地,在他治下的这个年代,已经有了个“开皇之治”的响亮名头。
可是,就凭这些,还远远不够。
越来越多的关陇贵族,填满了整个的北方官场,需要有南朝的加入,提供一大批新的空缺官职,才好妥善安排。
越来越多的均田制农民,拥挤了所有的北方田野,需要有广大南方农场的加入,提供一大批新的无主土地,才好公平分配。
越来越多的府兵制军队,安定了整个的北方边境,需要开辟南方战场,提供一大批新的军事目标,才好加以约束。
越来越多的中外商贾,饱和了所有北方的集镇,需要打开南方市场,提供一大群新的消费力,才好持续繁荣。
父皇的王朝,需要南方的官场,南方的农场,南方的战场,南方的市场。
当然,这些事,父皇不能直接说出口,他需要引经据典地,把这些俗事,说得冠冕堂皇。
不然,别人会说,他发动的战争,其实就是一场明抢。
以灭国为目的的大规模战争,不光需要抽象理论层面的理由,还要寻找一个具体事实层面的借口,也好让旁人看来,这战争的目的,不是抢,也不是偷,而是为了保卫被侵犯的尊严,而被迫还手。
只是,隔壁的陈朝君臣,这些年来,其实也颇有自知之明,在事关南北关系的问题上,保持着低调谨慎,这让你的父皇,这么些年来,一直找不出什么像样的茬,作为开战的理由。
某一天,你带着妻子,去给他请安的时候,看着这个来自西梁国的儿媳,你的父皇,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招,隔山打牛。
西梁国现在的傀儡皇帝,是你妻子的亲哥哥萧琮,父皇突然不要他做皇帝了,要他到长安城来,封他为苴国公。
这份倚强凌弱的恩宠,他萧琮何德何能,当然是不敢不从。
他前脚刚刚离开江陵,父皇的军队,后脚就进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