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3章:国策三百问!苏轼成亲的独特贺礼(2 / 2)

赵祯无奈点了点头,道:“就如此吧!”

……

当日黄昏。

政事堂内,群臣皆散去。

翌日。

赵祯去了垂拱殿,开始批阅奏疏,朝堂百官各司其职,恢复正常。

副相张方平与入内内侍省一起操办起了张贵妃的发丧事宜。

转眼间,到了上元节。

由于京城禁乐,汴京城比往年冷清了许多。

为张贵妃薨逝而哀伤纪念她的百姓,甚是廖廖、

在百姓眼里,张贵妃除了为皇家生下一名皇子外,无任何功绩。

正月十六日。

各国使团都纷纷离开了汴京城。

正月十七。

张贵妃正式发丧,发丧之地定在了她居住的启祥宫。

赵祯身穿丧服,热泪盈盈,后宫嫔妃,朝堂百官皆至。

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伤心过度,几度昏厥。

张贵妃乃是张家最大的靠山,而今突然亡故,张家必然走向衰落。

能否再度崛起,就要看长大后的二皇子对张家人的态度了,但张尧佐的有生之年,显然是看不到了。

随后。

副相张方平站在棺木前方,开始宣读哀册。

“故贵妃张氏,坤顺以大,月盈而冲,毓秀儒门,参俪宣纳。自初选纳,惟德之行,琴瑟之音,莫不静好。淑兰之美,服媚居多……”

哀册之言,皆是夸赞之语。

此乃赵祯亲审,他不希望张贵妃的哀册上有一丝贬低之语。

众人悼念之后,张贵妃的棺木被灵车送往了城外的皇家奉先寺进行寄葬。

日后会再选黄道吉日,葬于皇陵。

与此同时。

二皇子赵晗交给了福康公主的生母苗淑仪领养。

至此。

此事算是彻底结束。

赵祯也渐渐从此事的悲伤中走了出来。

……

二月初八,天气逐渐转暖,汴京城的各个衙门都进入了正轨。

就在这时。

一件喜事冲散了年初寒疫与张贵妃薨逝对苏良造成的阴霾。

苏轼要成亲了。

苏洵来信称:三月初,十九岁的苏轼将迎娶十六岁的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

苏家在汴京关系最好的三人分别是欧阳修、苏良与司马光。

欧阳修对苏洵有知遇之恩,苏良与司马光对两小苏有为师之恩。

因知三人无法入川蜀。

故而特地寻了一名入京的商人给三人寄来了十余坛川蜀的好酒,让三人提前喝上喜酒。

苏轼还专门向苏良写了一封信。

称待其完婚之后,便会携弟来汴京城,而后准备下一届的科举考试。

他还写了一些对朝廷当下变法的一些建议。

在两小苏的眼里,苏良已是他们的恩师。

苏家送来喜酒,苏良自然是要回礼的。

当日晚。

苏良与欧阳修、司马光在苏宅分酒之时。

苏良道:“小苏轼成亲,明允兄送来好酒,让我们都沾了喜气,我们总要回礼一番,二位可准备好了回礼?”

欧阳修道:“老夫最近又新出了一册文集,还有数首未曾公开的诗词,可手书之,让三苏品鉴。”

司马光笑着道:“我珍藏有几本古籍,可忍痛割爱,送给小苏轼。”

苏良微微撇嘴。

“欧阳学士,当初,明允兄离京时,你都送过字了,至于你的诗词,虽愈发老辣,但真没有小苏轼那种豪放之风读着舒服,再送就俗套了!”

“君实,我岳丈与明允兄关系甚好,他准备送几册古籍,你的书能比得上他?你就别送书了!”

听到苏良此话。

欧阳修和司马光看向苏良,异口同声地问道:“那我们送什么?”

他们已猜到,苏良否决他们的礼物,定然是心中已有主意。

苏良笑着道:“两小苏都甚爱论辩变法之策,对国之农事、工事、财政、水利等皆特别关心,不如我们送题,出一套《国策三百问》,一人出百道,让二人作答,如何?待他们来京之时,我们检查他们的答案,而后单独指导他们一番。”

“此举,有助于他们参加下届之科举,我很看好他们的未来。”

“国策三百问?景明,你真是想得出来,成亲之日,让小苏轼做题,你确定他不会骂我们?”欧阳修笑着说道。

司马光挠了挠头,道:“我觉得还好,若是我成亲之时,有人送我此等独一无二的礼物,且日后还会单独指导,我定然感激不尽!”

“那就送这个吧,无论他喜不喜,至少也能让他铭记终生!”苏良的脸上,满是得意的笑。

欧阳修和司马光也都纷纷点头。

这种待遇,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到的,他们也是看到了两小苏的才气,才决定助力两小苏成长。

紧接着,欧阳修和司马光便带着喜酒离开了。

这时。

苏子慕从后面小跑过来,先是看了看一旁的酒水,然后又看了看桌子上的信,撇嘴道:“大苏哥哥真偏心,都没有送我礼物,也没有提到我。”

苏子慕爱称苏轼为大苏哥哥,苏辙为小苏哥哥。

苏良顿时笑了。

“吾儿放心,待你成亲,我一定让他到咱家亲自为你贺喜。”苏良摸了摸苏子慕的小脑袋,道:“儿啊,爹这个《国策三百问》的礼物是不是特别好?”

苏子慕嘴巴一撇,先是后退两步,然后道:“我要是大苏哥哥,收到这个礼物后,先不成亲,先来汴京城将送你们的酒全砸了,然后再成亲!”

说罢,苏子慕便跑走了。

“你小子,敢质疑你爹!”苏良笑着追了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