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瑀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既然皇上是因为一心修道炼丹而怠政,对朝政之事漠不关心,那我们内阁六部便将所有事务都提前处理妥当,未雨绸缪,在皇上做出决定之前便把事情办好,处理周全。如此一来,皇上既能轻松自在,逍遥快活,又能避免司礼监从中干预,横加阻拦。”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满心不解。
贾瑀接着说道:“其二,我们诸位阁臣万不可让司礼监隔绝了我们与皇上的联系,断了沟通的桥梁。我们要投其所好,迎合皇上的喜好,设法靠近皇上,接近圣驾。”
众人听了,不禁面露尴尬之色,面红耳赤。马东真眉头紧皱,一脸为难地说道:“贾瑀啊,这投其所好,讨好皇上之举,怕是会有损吾等的清誉啊,遭受世人的诟病。”
林之焕也忧心忡忡地说道:“是啊,此举若是传扬出去,吾等必遭天下人唾弃,遗臭万年。”
李鸿汉摇摇头,叹道:“可如今形势紧迫,刻不容缓,若不如此,又能如何?又有何良策?”
苏龙沉吟片刻,权衡利弊后说道:“虽说此举有些不妥,有失体面,但为了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或许也只能暂且一试,放手一搏。”
贾瑀看着众人,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大人,吾等此举并非为了个人私利,一己之私,而是为了能接近皇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皇上重新关注朝政,重视国家大事,挽救这危局。哪怕背负些许骂名,遭受世人的误解,又有何妨?又有何惧?”
众人沉默不语,心中皆是纠结万分,左右为难。
贾瑀自嘲地笑了笑,无奈地说道:“我本是勋贵出身,也曾被人诬为幸臣。但为了国家朝廷,为了天下苍生,我不在乎这所谓的名声,身外之名。哪怕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只要能拯救这危局,力挽狂澜,我贾瑀在所不惜,死而无憾!”
众人听了贾瑀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心中感动不已,犹如波涛汹涌。林之焕眼眶微红,泪光闪烁,走上前握住贾瑀的手,声音微微颤抖,饱含深情地说道:“贾瑀,你的忠义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吾等惭愧啊,自愧不如!”
马东真也动容地说道:“贾瑀,有你这番壮志豪情,赤胆忠心,吾等又怎能退缩,临阵脱逃。罢了,名声不过浮云,过眼云烟,国家为重,社稷为重!”
李鸿汉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没错,吾等当与贾瑀一同,为了朝廷,为了国家,拼上这一回,舍生忘死!”
苏龙感慨道:“贾瑀,你让吾等汗颜,自惭形秽,吾等愿随你共赴患难,生死与共!”
马东真郑重说道:“我等虽有政见之分,但在维护文官政体上别无差异。如今我等立誓,今天虽有争斗,但在维护文官政治这一立场上,我们是一个阵营,志同道合。哪怕前路艰险,布满荆棘,哪怕危机重重,困难重重,吾等也当携手共进,绝不退缩,永不放弃!”
众人纷纷点头,神色庄重而肃穆,坚定不移。
林之焕朗声道:“好!今日在此立誓,吾等齐心,众志成城,定要还朝堂清明,朗朗乾坤,保文官政体稳固,长治久安!”
李鸿汉紧接着道:“愿为文官政体,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苏龙也激昂地说道:“同仇敌忾,团结一心,共卫文官政治!”
贾瑀大声道:“矢志不渝,坚定不移,永不背叛!”
林之焕说道:“我们约法三章。一、坚决抵制妇寺干政,绝不容许内宦插手朝政,扰乱朝纲,胡作非为;二、推行文官统领一切政治事务,确保国家治理皆依循正道、常理,有条不紊;三、朝廷行政要以内阁为主,所有重大决策必经内阁商议,集思广益,方能施行。若有违背此约者,当受众人唾弃,遗臭万年。”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约法!”
马东真面色严肃,郑重其事地说道:“吾等定当全力以赴,不遗余力,践行此约,不负国家,不负百姓,不负天下!”
李鸿汉拱手道:“愿为约法,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苏龙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说道:“定当谨遵,不敢有违,矢志不渝!”
贾瑀慷慨激昂道:“必当以生命扞卫此约,至死方休!”
此刻,众人心中信念如磐,坚如钢铁,决意与奸佞抗争到底,不死不休,重振朝纲,复兴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