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三章 谈判结果(40票加更)(2 / 2)

“郑相,别光在一城一地上纠缠,划分领海只是虚的,实处在这里呢。只要圣上准了这份东西,一直以来神神秘秘的金河帝国就不再是世外桃源了,朝廷随时都可以派人去他们的港口探听虚实。等郑相北伐获胜之后,只需建造足够的海船,就可以一举拿下他们的城市。郑相还有所不知吧,金河帝国人口不过十几万,假若失去了大海的保护,它能抵御多少兵马?与此相比,大宋少几亩领海有何损失?大海这东西既不能拿来种地、又不可以盖房子住人!有何不可舍?”

文浩对郑清之的责问不慌不忙,当着旁边几位朝臣,慢条斯理的把其中奥妙讲了出来。这次和文南的谈判他觉得很顺利,不能说把自己的表哥玩弄于鼓掌之间吧,反正自己想达到的目的都达到了,却把金河帝国和大宋朝廷都蒙在鼓中。他很喜欢这种感觉,这种全世界就自己最聪明、最智慧的感觉。

“金河国答应开放港口啦!?”郑清之很意外,他本来以为金河国打死也不会让别人轻易探听到它自己的虚实呢,没想到这个文浩居然让金河国露了底。

“然也……不光是开放港口,在对新军的武器上,也得把价格再降一成!另外还有一件事儿郑相听了肯定高兴,下官已经和金河国达成了口头协议。只要谈判顺利结束,朝廷开始北伐,金河国就要在振州帮助朝廷建造一座火药厂,教授大宋工匠所需的弹药。”看到郑清之的吃惊摸样,文浩心里就像吃了蜜一般,为了让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他又抛出一个谈判结果。

“这……这等好事……”郑清之还真被文浩说迷糊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可、可大宋海贸会不会受这些领海的影响?”他一直都没怎么插手谈判的事情,其中的关键点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只是本能的觉得不太对劲儿。金河帝国的那位洪皇帝有多鸡贼他可是亲身体会过,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把如此大的利益让了出来?结果对大宋如此美妙!

“哈哈哈……郑相啊,看来对海商的事情您还真是不太了解。通过这次谈判,大宋商船再也不用靠金河国的战舰护航了,去马六甲的航线也是这次谈判的收获之一。而且我还特地留意了一下,坚持把马六甲海峡中的航道划成了公海,也就是双方谁都可以行驶的公共区域。如此一来,大宋的海贸也就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了。”

一说起领海划分的具体问题,文浩的表情就更得意了,虽然他努力控制着自己别太得意忘形,可是有时候吧,心里面乐开花确实是忍不住的。

这种喜悦的来源并不是因为给大宋朝廷争来了多少利益,也不是如何打击了金河国的嚣张气焰,这些问题在文浩看来都是旁枝末节。最让他发自内心高兴的就是能当着这些朝中重臣的面把郑清之说得哑口无言,而且这个机会还不止一次,一会儿到了朝堂上,他的听众还会更多。只要没人能指出他主持的这次谈判中有重大失误,那这一次正面和郑清之一派的交锋自己就算是大获全胜了。

到那时自己就不再是靠着皇帝恩科才担任参知政事一职的不明不白之人,而是朝廷的有功之臣,就可以名正言顺在朝中立足。假如官家能再顺势推一把,自己的势力立马就能成型。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文浩心里也清楚,自己只是时势造出来的产物,但他有自己的打算,这只是第一步,到底最后是谁利用谁,还未可知!

文浩并不是瞎高兴,也不是在吹牛,他这次全权代表大宋朝廷去和他表哥文南代表的金河帝国谈判,确实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当然了,大宋朝庭也不是一点让步都没有,不过那些让步在文浩看来,都是必要的成本。可能是和海商们接触多了,他也认为世界上没有白来的东西,你想要,就必须付出。最终是赔是赚,就看你来的东西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未完待续。)

就在洪涛和慈禧站在甲板上放声奸笑时,远在千里之外,南宋都城临安这座正在熟睡的城市里,也有一处不静。在皇宫北面的东华门门口,有一座院子灯火通明,不光里面的人全是夜猫子,大门外也有很多小吃摊主半夜不睡觉出来摆摊。此时刚刚过了丑时,也就是半夜三点多点,这个时辰出来摆摊小吃,会有人吃吗?

“莲二姐,送一碗桂花浮团子进来!”这不,还真有人吃,从御道上走下来两个人,前面一个显然是个仆人,手里提着一盏小号的汽灯,走在路上就像个小火球。光晕里还罩着一个上了岁数的高个老人,身上的紫色朝服显示着他的身份不低。

“郑相公也来啦,今天是什么日子,不是大朝会啊,为何如此辛苦?”浮团子类似后世的汤圆,只是没有那么白,馅料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种类。摆摊的莲二姐是个虎背熊腰的中年妇女,留上胡子就是张飞。别看她长得粗狂,一张嘴确是莺声燕语,很有错乱的感觉。

“休得啰嗦,朝廷大事岂是尔等能过问的。”郑清之本来情绪不错,但是听了摆摊妇女的话,立刻有点不高兴了。连个市井妇女都知道朝廷官员的大致动向,怪不得每次和文南、孔沛交涉时都异常被动呢,人家什么都知道,自己啥也不知道。

这座院子叫待漏院,如果让洪涛听到这个名字,立马就得骂人。这尼玛是哪个倒霉玩意给起了这么个倒霉名字。待漏!等着漏是吗?好好的房子不好好住,干嘛天天盼着漏?

也就是像洪涛这种对历史知识不学无术的家伙才会说出这种话,随便找个临安百姓出来,他们都知道待漏院是啥意思。这里是朝臣们等待上朝、临时歇脚、避风雨之所,漏不是屋顶漏水,而是滴漏,也就是计时器的意思。

古代的皇帝和大臣都是属鸡的,开个晨会非得放到凌晨五点。皇帝还凑合,他下了出了院子就是朝堂,大臣们可就更苦了,半夜二三点钟就的起,然后跑到皇宫门口等着开门。做为臣子,总不能让皇帝先到,自己迟到吧。后来皇帝一看让这么多老臣站在外面等也不太合适,干脆就在门口盖了一排房子,上朝的大臣休息之用,这就是待漏院。

宋代朝廷对百姓的约束比较宽松,没说政府和皇宫门口五十米之内不许摆摊,这些大臣们半夜就起上朝,肚子里肯定是空的啊,于是就有很多小吃的摊贩看到了商机,专门在有朝会的时间来待漏院门口摆摊叫。这里都是省部级的大官,没一个穷人,买自然挺好干。

时间长了,这些小贩比大臣们还明白哪天是大朝会、哪天是小朝会,而且只要不是第一次来参加朝会的官员,他们都认识,连官员的随从都是熟人。从这一点上看,宋代的官民关系确实比较宽松,之后的元明清几代,包括民国和再往后的,哪个政府会允许老百姓跑到皇宫门口摆摊,靠近了都不成,立马抓起来。

待漏院中已经来了十多位穿着朝服的南宋高官,郑清之和他们打了一圈招呼,就开始专心致志的吃那碗浮团子。一边吃一边听同僚们闲聊,越听吃东西的速度越慢,最后干脆放下叉勺,伸手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大家正在谈论的那份东西,在明亮的汽灯下仔细阅读起来。

这份东西就是朝廷与海商、与金河帝国一揽子谈判的最终结果,他刚从建康城检阅完新军,一回来就赶上了皇帝临时召开朝会,看来今天的议题就是这份东西了。

在这件事儿上郑清之意见非常大,因为官家完全抛开了他这位左丞相,而是委派文浩全权负责。理由是自己忙于北伐之事,是重中之重,不可以有丝毫分心。话是这么说,但郑清之心里很明白,官家这是在玩平衡呢。自己这几年的功劳有点太大了,再不压一压或者找个势力和自己掰掰腕子,就有点尾大不掉的意思。

对文浩这个人,郑清之印象不太好。因为这个看上去文文静静、人畜无害的人,实际上是个六亲不认、有奶就是娘的玩意。他在广州那边靠着报纸和知音社没完没了的搅合朝政,还鼓动海商罢市对抗朝廷。可是暗中却和朝中一些大臣还有官家眉来眼去,到了关键时刻居然摇身一变成了朝廷重臣。在这件事儿上如果不是官家把北伐的权利给了自己,做了利益,参知政事这个高官是无论如何不会授予一个恩科进士的。

“荒唐!自隋唐起此处就是汉人海商、僧侣必经之地,疍人赶海也以此为停靠地,为何不是大宋领海?!”可是当郑清之看到文浩拿来的谈判结果之后,立马又忍不住火了。领海这个名词儿他从来没听过,可是大概意思稍微一琢磨就懂。

“郑相,别光在一城一地上纠缠,划分领海只是虚的,实处在这里呢。只要圣上准了这份东西,一直以来神神秘秘的金河帝国就不再是世外桃源了,朝廷随时都可以派人去他们的港口探听虚实。等郑相北伐获胜之后,只需建造足够的海船,就可以一举拿下他们的城市。郑相还有所不知吧,金河帝国人口不过十几万,假若失去了大海的保护,它能抵御多少兵马?与此相比,大宋少几亩领海有何损失?大海这东西既不能拿来种地、又不可以盖房子住人!有何不可舍?”

文浩对郑清之的责问不慌不忙,当着旁边几位朝臣,慢条斯理的把其中奥妙讲了出来。这次和文南的谈判他觉得很顺利,不能说把自己的表哥玩弄于鼓掌之间吧,反正自己想达到的目的都达到了,却把金河帝国和大宋朝廷都蒙在鼓中。他很喜欢这种感觉,这种全世界就自己最聪明、最智慧的感觉。

“金河国答应开放港口啦!?”郑清之很意外,他本来以为金河国打死也不会让别人轻易探听到它自己的虚实呢,没想到这个文浩居然让金河国露了底。

“然也……不光是开放港口,在对新军的武器上,也得把价格再降一成!另外还有一件事儿郑相听了肯定高兴,下官已经和金河国达成了口头协议。只要谈判顺利结束,朝廷开始北伐,金河国就要在振州帮助朝廷建造一座火药厂,教授大宋工匠所需的弹药。”看到郑清之的吃惊摸样,文浩心里就像吃了蜜一般,为了让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他又抛出一个谈判结果。

“这……这等好事……”郑清之还真被文浩说迷糊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可、可大宋海贸会不会受这些领海的影响?”他一直都没怎么插手谈判的事情,其中的关键点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只是本能的觉得不太对劲儿。金河帝国的那位洪皇帝有多鸡贼他可是亲身体会过,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把如此大的利益让了出来?结果对大宋如此美妙!

“哈哈哈……郑相啊,看来对海商的事情您还真是不太了解。通过这次谈判,大宋商船再也不用靠金河国的战舰护航了,去马六甲的航线也是这次谈判的收获之一。而且我还特地留意了一下,坚持把马六甲海峡中的航道划成了公海,也就是双方谁都可以行驶的公共区域。如此一来,大宋的海贸也就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了。”

一说起领海划分的具体问题,文浩的表情就更得意了,虽然他努力控制着自己别太得意忘形,可是有时候吧,心里面乐开花确实是忍不住的。

这种喜悦的来源并不是因为给大宋朝廷争来了多少利益,也不是如何打击了金河国的嚣张气焰,这些问题在文浩看来都是旁枝末节。最让他发自内心高兴的就是能当着这些朝中重臣的面把郑清之说得哑口无言,而且这个机会还不止一次,一会儿到了朝堂上,他的听众还会更多。只要没人能指出他主持的这次谈判中有重大失误,那这一次正面和郑清之一派的交锋自己就算是大获全胜了。

到那时自己就不再是靠着皇帝恩科才担任参知政事一职的不明不白之人,而是朝廷的有功之臣,就可以名正言顺在朝中立足。假如官家能再顺势推一把,自己的势力立马就能成型。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文浩心里也清楚,自己只是时势造出来的产物,但他有自己的打算,这只是第一步,到底最后是谁利用谁,还未可知!

文浩并不是瞎高兴,也不是在吹牛,他这次全权代表大宋朝廷去和他表哥文南代表的金河帝国谈判,确实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当然了,大宋朝庭也不是一点让步都没有,不过那些让步在文浩看来,都是必要的成本。可能是和海商们接触多了,他也认为世界上没有白来的东西,你想要,就必须付出。最终是赔是赚,就看你来的东西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