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谁?为何要纪念他?”小祁翌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道。
“屈原是很久以前的一位楚国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遭到奸臣的强烈反对。奸臣在楚王面前说他坏话,楚王昏庸,将屈原赶出都城,流放到偏远之地。后来,楚国被敌军攻占,屈原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哀伤地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又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就发展成粽子了。于是就有了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大忠臣屈原。”
“可是,我们又不是鱼虾蟹,又不吃屈原,我们为何也要吃粽子?”不爱吃粽子的祁翌提出了质疑。
“呃......纪念,纪念嘛!仪式感,明白吗?”祁翀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祁翌这个问题,忙道,“我们再来说关于端午节的第二个说法,这个传说的主角叫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伍子胥被迫投奔吴国,助吴伐楚,攻占了楚都郢城。当时楚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又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一个大奸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以为真,将伍子胥赐死。伍子胥在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我要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四叔大笨蛋!”祁翌突然莫名奇妙地冒出来一句。
“啊?”祁翀愕然,随即反应过来,哈哈大笑道,“不是,这个楚王不是四叔,是另外的两个楚王!”
“哦,这样哦!那那两个楚王是大笨蛋、大坏蛋!哥哥一定是聪明蛋、大好蛋!嘻嘻......”
“翌儿,不要胡说!”林太妃嗔怪了儿子一句,给二人端来了各式茶点,又对祁翀笑道:“伍子胥的故事我倒是也在书上读过,但从未听说与端午节竟也有渊源,陛下果然博学。”
“不过传闻而已,未必便是真的。”
“那还有第三种说法吗?”
“有啊,这第三种说法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他的父亲于五月初五日不幸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第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因此,人们便在端午这一日纪念曹娥。”
“好一个视死如归的孝女,当表彰之!”林太妃赞道。
“孝则孝矣,却不可取!”祁翀却摇了摇头。
“陛下何出此言?”
“于理而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连发肤都不可轻易毁伤,何况性命乎?曹父已亡,结局难改,只为了寻尸便放弃自己的性命,难道不是有违圣人之言?
从情上看,曹父若为慈父,其泉下有知,必不愿爱女因自己而命丧河中,曹娥此举岂不是令曹父泉下难安?反之,若曹父之灵对女儿此举心安理得,则其便是为父不慈,父既不慈,子又何必孝?
曹娥此举,两个字——愚孝!”
“陛下这番话倒是别有深意。”林太妃若有所思。
“随口之言而已,太妃不必放在心上。翌儿,我带你去动物园看老虎,顺便放纸鸢去!”
“好呀、好呀!”祁翌开心地跳了起来。
祁翀缠好丝线,拉着祁翌走出了正阳宫。宫外,马车早已备好,一行人直奔动物园而来。
端午佳节,前来动物园游玩的百姓也比往日多了不少,好在动物园依山而建,占地颇大,倒也不显得拥挤。
祁翌是第一次来动物园,一双小眼睛东看看西瞧瞧,目不暇接,只觉得处处都新鲜,早将放纸鸢置之脑后了,只顾着催驮着他的侍卫东走西跑。
“子显,多安排一些人跟着小公子!”祁翀今日也有自己的活动安排,便将祁翌托付给了元明,自己则带着韩炎直奔熊猫馆而来。
熊猫馆前,一道熟悉的身姿映入眼帘,那托着下巴、斜倚着栏杆正百无聊赖的,可不就是他正心心念念的佳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