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水泥,主要是用矿渣、石灰之类的材料烧成的粉末,遇水则成浆,再凝固之后便坚固如石。内里再辅以钢条为筋,用作建筑之材是上佳之选。”柳翀笑着解释道。
“既然是凝固之后变硬,那再遇水不会化掉吗?”柳明诚也没见过水泥,对水泥的性能有些不解。
“不会的,父亲,除非用大铁锤砸、用火药炸,否则三五十年之内是不会损坏的。”柳翀自信满满。
众人啧啧称奇,章乃琳忍不住问道:“大公子,盖这样一间学校花费多少啊?”
“因为人工大多是征用的徭役,这部分不算钱,剩余的材料部分大约一千贯吧,主要是钢筋、水泥成本高。”柳翀倒也没有虚报,如今钢筋、水泥的生产全靠人工,生产效率低,成本确实比较高。
一间学校一千贯,那二十间总计就是两万贯!果然财大气粗啊!众人暗自咋舌,唏嘘不已。
柳翀引着众人向里走,边走边介绍校舍的分布:“一进倒座房是先生和厨子、校工等的住处;二进正院中间的院子是男生活动场所,楼分两层,一层正房、东厢共分为六间教室,每间三十名学生,西厢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正房三间是女生教室,东厢是先生备课之所,西厢未做间隔,作为女生活动场所;二楼还有个露台,作为校长、先生训话之所;后院是厕所,男生在东、女生在西,分别从不同的门进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柳翀说着便将柳明诚等引导到二楼的露台。此时学生们已陆陆续续到校,在先生的引导下分别在一楼院中和二楼女生活动室排队站好。
柳明诚首先宣讲了开设乡庠的主旨,无非是“训导黎烝,宣我朝化”之类,然后勉励学生珍视光阴,努力向学。
接下来学生们按性别、年龄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授课,分配给女生班的先生都是年迈德高的老先生,以防出现不轨之事。
乡庠采用的教材是“平原印坊”出版的插图版《三字经》、《千字文》和《古诗选读》第一册,这便算是一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了。
今日上午的授课内容是《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跟着先生读了几遍之后,先生又教学生们如何使用毛笔。每个学生的桌上都有一只毛笔、一片石板、一碟清水和一块白布,石板打磨的极光滑,用毛笔蘸水在上面写字,擦掉晾干之后便可重写,对于初学写字的儿童来说这比用纸和墨成本低多了,也不会动不动弄一手黑。而且,长二尺、宽一尺的石板直接嵌在了桌面上,盛水的碟子也是嵌在桌面里的,放笔的地方也有一个浅槽,这样便不会因为小孩子毛手毛脚摔落东西而导致损坏。
柳明诚对柳翀、柳忱细致的安排颇为满意,邹汉勋更是赞不绝口,章乃琳话不多,只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见师生们已经开始教学,众人便不再打扰,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