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信奉者约有1 .2亿左右,印度已经超过印度尼西亚,成为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
一、印度伊斯兰教发展简史
穆斯林入侵印度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当时阿拉伯帝国开始向东扩张。最早的一次穆斯林入侵是在公元711年,由阿拉伯军队率领的穆斯林军队征服了印度次大陆西部的信德地区。
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伊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
穆斯林统治在印度的历史上有多个重要时期,其中最着名的要数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及其后继者。这段历史时期,穆斯林文化与印度教文化在许多方面相互交织。建筑、文学、艺术等领域出现了新的融合风格,象征着印度的多元文化。着名的德里建筑,如库特布明尔清真寺,展现了穆斯林建筑艺术的精湛与印度传统的融合。这段时期也见证了印度历史上一些最杰出的统治者,如阿克巴大帝。他提倡宗教宽容,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阿克巴将各种宗教思想聚集于宫廷,形成了着名的“神秘集会”,为文化交融提供了平台。
泰姬陵和其他陵墓是莫卧儿王朝的礼物,不少印度教徒特别是那些低种姓的印度教徒,由于倾慕该教教友平等的思想,纷纷改宗信奉,当然也有一些是被迫改宗的。安得拉邦,80%属于逊尼派。
印度穆斯林分两种,一种是移民叫阿失拉夫,一种是本土皈依者。阿失拉夫有阿拉伯人、普什图人与蒙古人,本土皈依者是贱民与首陀罗占绝对多数。
伊斯兰教在近代印度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同时在印度发挥重要影响,为殖民当局所重视。
在英国殖民时期,南亚次大陆上形成的主要政治实体是相对统一的。而在这个政治实体的统治区域,民众的主要信仰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在这两大宗教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与经济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政治要求,这种要求在遇到该地区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就出现了后来的政治实体分化。这是政治矛盾、民族矛盾与宗教派别矛盾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结果。
二、印度伊斯兰教的主要演变特点
印度历史上的穆斯林统治时期,是一个充满了文化交融和融合的时代。
1、宗教交融: 穆斯林统治下的印度见证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间的宗教交融。尽管宗教信仰在某些时候引发了冲突,但在许多地区,两种宗教的信仰和实践相互渗透。一些穆斯林统治者对印度教庙宇进行改建,融合了伊斯兰和印度教建筑风格,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貌。此外,一些印度教徒也在穆斯林圣地中寻求庇护,表现出宗教包容和互动。因此,在印度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统治者与印度教文化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存关系。种姓制度、伊斯兰教的执行方式以及人口悬殊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印度独特的历史面貌。
印度大陆自古人口稠密,而外来统治者的人口相对较少。来自中亚的统治者在印度的统治核心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地区,而无法形成对印度庞大人口的压倒性统治。相反,他们通过拉拢当地的高种姓大家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导致了一种对印度教保守而开明的共存态势。这种人口悬殊使得统治者难以在印度大陆形成伊斯兰化的压倒性优势,反而在边缘地带取得了突破。
莫卧儿帝国背离了伊斯兰教中穆斯林平等的教规,转而根据四个种姓来划分礼拜方式,将“穆斯林皆兄弟”的理念转变为“穆斯林各种姓间皆兄弟”。
印度教给莫卧儿帝国的贵族直接派发了刹帝利种姓,没想到,这些穆斯林贵族竟然全盘接受,这种“种姓化的伊斯兰传统”,在巴基斯坦一直延续至今,姓“汗”的都是刹帝利种姓。
由此也导致,印度的穆斯林不完全遵守伊斯兰教中穆斯林平等的教规,而是按照四个种姓,分开礼拜,而且对印度教很宽容。
2、语言与文学: 穆斯林统治也影响了印度的语言和文学。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成为了穆斯林统治者和精英阶层的通用语言,导致了这些语言与印度的主要语言如梵语、卡纳达语和泰米尔语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促使了词汇、表达方式和文学体裁的交融。一些印度文学作品如《Akbar-Nama》以波斯语写成,展现了穆斯林统治者与印度文化之间的联系。
3、教育与学术: 穆斯林统治下的印度也见证了教育和学术领域的繁荣。伊斯兰文化的到来为数学、天文学、哲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莫卧儿帝国的阿卜杜勒·哈密德·拉希克(Abdul Hamid Lahori)编写了《Badshah-Nama》一书,记录了莫卧儿帝国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文化环境促使穆斯林统治时期的印度成为跨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社会与日常生活: 穆斯林统治下的社会结构也经历了一些变化。穆斯林文化的传入影响了社会组织、服饰和风俗习惯。一些印度教徒开始模仿穆斯林的穿着方式,同时一些穆斯林也吸收了印度的饮食和娱乐习惯。这种社会交往导致了文化的跨越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