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拱拱手,这三人可以说是现在朝堂上与朱楩私交最好的了,当然并非是朝堂上的往来,而是那种对于朱楩工巧技艺的来往,每当朱楩弄点新东西出来,这两老头都很捧场先来试试,所以也就成了忘年交。
如今看到陛下态度,这两老头也就不再担忧了,站出来为朱楩说说话,不过也没乱说,事实也的确如此。
朱元璋也不避讳“你们三个与老十八交好,说的不算,齐泰,你觉得他们三个说的可否实属?”
齐泰倒也不算那种故意拉踩的人,也是很中肯的评价到“回陛下,臣以为正如三位大人所说一般,岷王殿下的治理办法确实可行。”
朱元璋哼笑了一声,然后对着方才与齐泰一同的黄子澄问道“黄子澄,你说说。”
黄子澄连忙出来抱拳说到“陛下,微臣也与齐大人同样的想法。”
朱元璋嗯了一声,不再提问,然后说到“既然如此,内阁照着岷王的办法,拟个章程出来,另外,着手明年开春便开科取士,抓紧把人选出来,先选一些调派到昆明去。让张紞尽快接管麓川。”
朱元璋安排完之后,差不多就准备下朝了,他还想着要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朱楩的生母周妃呢
“行了,今日便如此吧,等岷王与黔国公回来再听他们好好说说。”
朱元璋说罢就起身往后宫去了,朱允炆此刻一股嫉妒的心情袭上心头,他此时感觉同样都是朱家子弟,为何他的才智却比不上这些个叔叔。
就连他一直学习如何治国,在朱元璋问寻百官有何想法的时候,他也是一直在思考,想了些方法,却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这十八叔天马行空的办法,让他有了一种挫败感。
可他是储君,是未来大明的皇帝,这些处处都比他强的皇叔,让他如何能压得住,见朱元璋要去找周妃,顿时对自己皇位的危机感更是重了几分
此时,朱楩正骑着马,袁巧儿坐在前面两人像之前在京城里那样同乘一骑,从昆明府出来不远,一路上欣赏着之前没能好好看过的风光呢。
朱元璋其实现在是有点纠结的,本来今天那么急的叫百官上朝,虽然是想听大家来夸他儿子的
但也是想就着把麓川的治理政策给落实了,也想听听大家对朱楩这个治理办法的意见和建议。
结果现在好了,齐泰这些人感受到了来自于岷王朱楩的压力,所以想要稍微打压一下也是正常的,因为这套班底就是自己给这大孙子选的,他们不帮着大孙子怎么行,但是问题也出来了,就是这群人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太厉害,但凡有点作为的都要找理由弹劾。
这情况在历史上是有印证的,当时,朱允炆采取了强硬手段,欲对诸位藩王实施削弱权力之举。实际上背后也是这套班底的怂恿与献计,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惜费尽心机,硬要给这些藩王安上一个“违法乱纪”的罪名。
更值得注意的是,朱允炆选择下手的对象并非随意挑选,而是专挑那些实力强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藩王。相反,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相对较弱的藩王,他却并未过多干涉,甚至放任不管。如此区别对待,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策略安排。这一做法既能有效地削减强藩势力,又可避免引起大规模的动荡和反抗。同时,也使得那些原本就碌碌无为的藩王失去了与中央对抗的资本,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朝廷的统治地位。
朱元璋听到朱允炆这么说,也宽下些心来,他知道自己走后,这些臣子肯定会想办法对自己的这些儿子们出手,所以要看看朱允炆的态度,他方才没有选择与他的拥护者们一起,说明他还是顾念亲情的,自己走后他应该不会太过为难这些王叔。
朱元璋点点头“夏元吉说的不错,朕是赏罚分明的皇帝,况且正主都没来呢,就想着给人家按罪名了,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朱元璋说完瞟了一眼齐泰这些站出来的人,齐泰他们也不敢再说再提,因为朱元璋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而且朱允炆也用行动还告诉他们就此打住。
朱元璋拍拍桌子“我现在是问你们,岷王的法子行不行?一个个的。”
方才站出来替朱楩说话的夏元吉此时没有回到队伍中,而是继续说到“回陛下,臣以为非但可行,还应该在边境大力推行。”
朱元璋示意他继续讲,夏元吉也接着说到“陛下,我朝对待边境番国一直以设立宣慰使为主,表面看确实是版图增加了,可是领土却从未实际控制到,更别提税收了,如今岷王殿下的策略将这些宣慰使的百姓全部迁移到我朝实际掌控的领土内,而且将其分化开来,没有盘剥,让他们就像大明普通百姓一样,如此一来不光得到了实际可控的领土,还得到了大量的人口,不可谓不高明呀。”
夏元吉说完之后,郁新也终于出来说到“老臣也以为,岷王殿下此计可行,正如元吉方才所说,将这些当地百姓迁移到我朝境内还有个好处,可以增加我朝可使用的土地,那些边境百姓多以部落散居,很多土地都是荒着的,现在将他们集中起来,那么我们将百姓迁移过去,就能有效的利用起这些慌着的土地了。”
任亨泰见此情况也站出来说到“陛下,老臣倒是认为不止如此,岷王次策不单是为了大明,更是为了麓川的长治久安,让其保留自治,但是又明确了自治范围,体制使用我朝体制,卫所与衙门都由我们来接管,麓川人只管理民政,这样一来,我们不会因为不熟悉而在民政或是宗教上与麓川人民发生冲突,而我们担心的军权与法度也都由我们自己掌控。”
朱元璋听完,评价道“看来你们三个对老十八这套方案极为推崇啊。”
三人拱拱手,这三人可以说是现在朝堂上与朱楩私交最好的了,当然并非是朝堂上的往来,而是那种对于朱楩工巧技艺的来往,每当朱楩弄点新东西出来,这两老头都很捧场先来试试,所以也就成了忘年交。
如今看到陛下态度,这两老头也就不再担忧了,站出来为朱楩说说话,不过也没乱说,事实也的确如此。
朱元璋也不避讳“你们三个与老十八交好,说的不算,齐泰,你觉得他们三个说的可否实属?”
齐泰倒也不算那种故意拉踩的人,也是很中肯的评价到“回陛下,臣以为正如三位大人所说一般,岷王殿下的治理办法确实可行。”
朱元璋哼笑了一声,然后对着方才与齐泰一同的黄子澄问道“黄子澄,你说说。”
黄子澄连忙出来抱拳说到“陛下,微臣也与齐大人同样的想法。”
朱元璋嗯了一声,不再提问,然后说到“既然如此,内阁照着岷王的办法,拟个章程出来,另外,着手明年开春便开科取士,抓紧把人选出来,先选一些调派到昆明去。让张紞尽快接管麓川。”
朱元璋安排完之后,差不多就准备下朝了,他还想着要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朱楩的生母周妃呢
“行了,今日便如此吧,等岷王与黔国公回来再听他们好好说说。”
朱元璋说罢就起身往后宫去了,朱允炆此刻一股嫉妒的心情袭上心头,他此时感觉同样都是朱家子弟,为何他的才智却比不上这些个叔叔。
就连他一直学习如何治国,在朱元璋问寻百官有何想法的时候,他也是一直在思考,想了些方法,却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这十八叔天马行空的办法,让他有了一种挫败感。
可他是储君,是未来大明的皇帝,这些处处都比他强的皇叔,让他如何能压得住,见朱元璋要去找周妃,顿时对自己皇位的危机感更是重了几分
此时,朱楩正骑着马,袁巧儿坐在前面两人像之前在京城里那样同乘一骑,从昆明府出来不远,一路上欣赏着之前没能好好看过的风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