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214章 急转直下(二)(1 / 2)

恰好桃花巷后面那个万柳巷中,新近有一套房子要出售,和周进现有这处宅院,只相隔两户人家,距离不到二十米远。

但周进带人过去看了一眼,内心其实不太满意。

这套房子还是太小了一些,仅是一个一进四合院格局,正房三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倒座房两间,合起来不到十间房,要价却高达一百二十两银子。

原房主偏又是一个犟种,好说歹说,众人口水都快要说干了,他却连一文钱都不肯短少。

总的来说,这套房子的性价比还是太低了点。

但问题是,周进又不想让家中这些貌美夫人们,住得离他太远,万一女真诸部杀到北平城下,京师一片慌乱之时,若是彼此隔得太远,都没法赶过去照应。

思来想去,周进还是同意了这笔交易。

让他略感欣慰的是,这栋房子虽然空间不大,但胜在幽静雅致,院中植有梧桐两株,又有枣树、槐树、榆树各一棵,时值初秋,满院都是绿意盎然,倘若关起门来,便再也听不到外面街道的喧嚣之声,实乃闹中取静的好所在。

而且这个宅子里的家具摆设也不错,约莫有七八成新,古朴典雅,散发着淡淡的木质香气。

尤其是堂屋正中央,摆放着一套红木家具,包括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雕刻精美的花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显然是主人精心挑选过的。

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笔触细腻,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整个房间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仿佛这里就是世人心中的理想家园。

既然周进本人拍板,愿意接受高价,将这套宅子买下来,房牙子便趁热打铁,开始主动推进此事。由于有银票在手,交易过程非常顺利,房契地契很快就办妥了。

周进便命人将家中女眷都从城外接了回来。

新买下的万柳巷这处宅子,仅安顿了方媛母子俩。连带着方掌柜夫妇、方昆夫妇,也都一块儿住在这里。

方掌柜在荣国府后街小巷之中,原有一套狭小的一进三合院,则留给了方明、方曲兄弟俩。

今年上半年,方明娶了周进的表妹彭华为妻,眼看着彭华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彭华的母亲赶过来照顾,那个一进三合院,便明显有些不够宽敞了。

大概去年这个时候,方媛姨娘生下了家中庶长子周兴,今年正月里,方昆的妻子潘氏又生下了一个女孩儿,身边都需要有老人家照护。

方掌柜夫妇俩陪同女儿方媛、媳妇潘氏住在万柳巷,倒也算是两便。

至于曾艳、晴雯、张圆圆、王熙凤、布兰妮、林红玉、芳官、龄官、茜雪、彩云等人,都安置在桃花巷这边住下。

北跨院中挤一挤,还是可以保证每人一间房子的,不过是房间位置和大小有所差别而已。

以前白秀珠身边,仅有平姨娘和她女儿周莉,偌大一个宅院,还显得有些空旷。

现在可好了,周进身边这些貌美妇人,连同她们身边丫头,以及曾艳姨娘的女儿周茉,一下子新增了将近二十口人。白日里莺莺燕燕,喧哗声不断,吵得白秀珠的耳朵都有些发痛了。

可这些都是周进身边禁脔,白秀珠也不好轻易发作。

这天晚上,她卖力地服侍了周进一回,随后便趴在周进怀中,向他建议道,“房子太小,姨娘、丫头们又天天吵吵闹闹,不要说大人受不了了,周茉、周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不是什么好事,怕是难以培养出那种大家闺秀的文静气质啊。”

周进一边在白秀珠身上意犹未尽地摩挲着,感受着那些丰腴饱满之处,一边开口笑道,“你说得很有道理,问题是接下来呢?”

“接下来应当再买一套房子,要不然住得实在太拥挤了。我自己还好,我和你住在正房里间,外间让杏儿、桃儿合住,也能勉强凑合。但姨娘和通房丫头们都在北跨院中挤在一处,有些房间连隔断都没有,长久下来也不是一个事。尤其是张圆圆姑娘,她是欢场花魁出身,名气大得很,结果现在跟着你,却住得如此憋屈,你怎么就好意思的呢?”白秀珠取笑周进道。

“放心吧。”周进解释说,“再过上一段时间,我父亲便要从城外搬进来了,弟弟周益也会和他们住在一块儿,南跨院便会因此空余下来。到时候把一部分人,从北跨院中分拨到南跨院,想必就不会像现在这般吵闹、拥挤了。”

还有一点,周进没有提及。那就是再过一段时间,他准备安排王熙凤、林红玉二人,带着银子去金陵打前站,置办一些房屋田产,这样一来,桃花巷这边家中也不会像先前那般拥挤了。

“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好?倒像是我们把你弟弟周益赶走一般?你不怕他有意见?”白秀珠说道。

“不至于。即便我们不提出来,我那个继母也会主动提出来,不需要我们操心。”

“那就好。”白秀珠点头说道。

说到底,这毕竟是周进的家事,她作为周进的妻子,略微提过一次也就是了,具体如何处理,还得以周进的意见为主。

事实上,周进早已去过通路镇两趟了,也把他心中的担忧,向他那个便宜父亲周大福反复做了说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女真诸部绕道其他地方,直扑北平城下,只怕你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刚一开始,周大福自然是不肯相信的,他认为女真诸部劳师袭远,即便来到北平城下,也大底不会是京营官兵的对手。

“他们只要敢来,必定让他们有去无回。”周大福信心十足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