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对抗》(1 / 2)

御虚英豪传 藜照吾 1892 字 2个月前

寇准带兵刚到江宁,长江口就出事了。

“不好啦!敌人攻进来了。”

“慌什么!”寇准一身官服,并未戎装,坐在长江口扬州港外的大船上,准备南下和卓宗仁会合。

然而就在这时,海上和岸上同时响起了契丹人的号角声。

“吩咐三军!让地方军队听候指挥,不要被敌人的调虎离山计骗了,我们只管南下,去解决契丹主力,这些都是杂碎,不足挂齿!义军就会除掉他们,把地方官都叫进来吧!”

“是!”

足有五十多个州县长官汇集船上,听候寇准统一调配。

这边江湖人士被逼无奈去东南捣乱,引得各州县府衙派人缉拿,有的直接放火烧房,有的将军营马匹放出来,有的煽动骚乱说契丹人登陆沿海,一时州府生乱,四处捉拿贼人,官差衙役不够用,请求军营帮助,军营人手也不够用,两帮头领争吵起来。

恰好御虚门带领下属人员到来了,纷纷捉拿袭击那些为非作歹的江湖武林人士。蔺彦想出一个注意,毕竟是等闲帮威胁他们,他们既然怕被威胁,那么也会震慑于更凶的,所以他抓住几个武林门派头目,召集广大群众,当众处罚,并且给他们扣上汉奸的帽子,又宣扬下面只有他才能想出的邪点子,奉劝大家尽快与内外贼寇撇清关系,不然肃清骚乱以后,凡是登记过的门派,将取消开办名目,并在江湖中号召大家抵制打压那些反叛的卖国贼。

没想到此招居然发挥效应,顿时江湖英豪,那些不愿做契丹走狗的,开始反水,两面派也见风使舵,彭练看着众人打退堂鼓,开始穷凶极恶,对于不听话者当场杀害,裹挟不少人继续作乱,就在这时,云海郎君突然出现,带着等闲帮一众门人和地方官兵,一起来剿灭这帮乱贼,曹锦龙已经带着契丹主力准备下水。

眼瞅着契丹大船,不断涌来,卓宗仁在十仙岛外这就宣布,起爆海底炸药。

昨夜寇准问道:“仁兄,难道海底真有传说中的宝藏吗?”

卓宗仁从袖子里拿出一块金子,“义弟,这就是当初起兵反唐的将军从官府那里夺来的民脂民膏,您过目。”

寇准仔细看了看眼前的金饼,“大唐没有流通的金币,这些都是地方官搜刮私存的东西。”抬头道:“义兄,这些是从海底得来的?”

卓宗仁点头又摇头,“如今就是这些东西,把整个天下都给扰乱了,所以寇贤弟!”他一抱拳,寇准也施礼。

“自古人心难测,欲壑难平,不管多高的位置,平时再标榜德行,一旦遇到这巨额财富,人就会变化出自己都想不到的模样。”

“所以,你是因为这些宝藏危害了大宋,所以要,要毁了它!”寇准近前,“可我有不同见解。”

“您说。”

“自古以来,财富本身何错?人心欲望难测,那就更化人心,财富分配不均,那就政治分配方法,只要财富用对地方,那就是超越财富本身,利国利民,我想问的是,难道我们没法把这些宝藏运回大宋?”

卓宗仁道:“如果只是我们自己慢慢搬运,皇帝相信我们,又能妥善安排这批宝藏,兴许这些东西就能利社稷,可如今契丹人势力太大,他们又内外勾结,高手如云,我们这搬运风险太大,说不定会伤亡惨重!这些都是为了得到宝藏而不得不考虑的,如果因为一心只想得到财富,而不计后果,那么这批宝藏真的就能埋葬我们自己,御虚门发展到今时不容易,我不能对不住历代门主,师父那我已经跟他商量过了,他也同意我把宝藏毁了。”

寇准思虑再三,“我知道为何皇帝准我带领禁军前来了。”

“贤弟可能不知道,皇帝还派了一支禁军,由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带领,已经把我们太乙山御虚门围个水泄不通。”

“啊?”寇准惊愕道。

“所以,贤弟,您应该明白我的苦衷。”

寇准来回踱步,忽的伸手道:“以贤兄之意,我猜您是要吸引各方注意力,当众把大家都想得到的宝藏毁掉,今后这个传说就不存在了,谁也别去打算,而且趁机捞出那些和契丹有瓜葛的两面派,最好梦把他们都吸引到这里来,一网打尽,我猜!”寇准一把握住卓宗仁的手,“贤兄不可啊!”

卓宗仁没想到寇准猜出了自己的决定,“贤弟,如果,如果牺牲我一个人,换来大宋安宁,又能把契丹高手一网打尽,这不就是你我一直想要的结果吗?”

“不行!”寇准一把握住他,“绝对不可以,我不同意,而且根本没有必要!我们能赢!御虚门根本离不开你啊!”

卓宗仁笑道:“贤弟贤弟,我只是打算,还没这么去做,如果不跟契丹高手拼命,那么想要留住他们的主力和领头,这就很难了,师父已经派了不少高手来帮我,可为了长远之计,最好能够如此!”

“不可,万万不可!凭借这些契丹江湖人,不能把大宋如何,可老兄你在,江湖和庙堂就有了一个极其恰到好处的纽带,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啊!贤兄,看在整个御虚门上,看在,看在你的孩子相如,刚刚成才,他还没来得及尽一份孝心,你必须保重自己!我们还有大事没完成,契丹主力还没出发,萧太后和韩德让还没来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贤弟贤弟,我只是思考过,千万别担心!”

“不,你老兄从来不说不做只是打算的事!”忽的寇准下跪,“贤兄!万万不可啊!我们消灭敌人的步骤,才刚起步!”

卓宗仁一把扶起来,“贤弟,切莫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