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遥远的彼岸(1 / 2)

不两日,老表万长祚以及三位市舶司主事也赶来屏东王府。

必须要来啊,皇帝老子正眼巴巴的等银子呢,福建官员也来信催收账款,一群不要脸的。

在将账目交给王府财务室核算之前,朱常瀛过了一眼。

三项特殊商业税,只征收了福州、泉州、漳州三府,其他地方还没来得及催收。

车轿通行税:两。

风月博彩治理税:两。

借贷典当管制税:4576两。

合计超过10万两。

按朱常瀛接收时间以及之前商定442比率,4万两上缴,4万两用于各府公共建设,2万两分发各知府衙门。

还有6个府待征,不过那六府人口加起来也不及此三府,能增收多少还真不好说。

且不论增收多少,朱常瀛也决定按这个比例分配下去,至于皇帝所要求的15万两,对不起,儿臣表示做不到,不满意您就换人吧。

市舶司抽分,这个还是做假账吧,数目太大,分给这些人简直对不起天地良心。

按之前商定,整个福建市舶司,年上缴朝廷15万两,地方5万两。

而朱常瀛接手刚好4个月,决定上缴朝廷3.5万两,地方1.5万两,表示就这么多,爱要不要。

至于怎么做假账,朱常瀛把这项光荣使命丢给了王府财务室。

实在是不做假账不行,四个月,福建通广州府,通北塘,通南京等地,往来货运量达5500吨,平均下来,一吨货物20两税费10两运费。

新成立的大明近海航运商行开张即盈利,投入海船6艘,往来货运3千吨。

4个月,投入的本钱全部收回,且还有小赚。

而市舶司单单国内运输就收税11万两,此外还有渔业年税、远洋海船抽分3万两,罚没走私1.5万两。

以此推算,福建市舶司年入当在40万两以上,扣除成本,当可年结余30万两。

当然,这只是估计,随着海上运输量加大,运输成本也会下降,但增多的趋势却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一点,因为只有北塘一地可颁发往返凭证,很大一部分船只只报备出省,市舶司也没有办法,只能按着最低额度征收税款,这部分合理避税也有很大空间,前提是要全面开海。

这个账是绝对不能让皇帝以及地方官员知晓的,朱常瀛费劲吧啦的搞建设,总要收点辛苦费。

总之,商税朱常瀛一分没拿,但市舶司,朱老七贪了8万两。上缴朝廷总计7.5万两,转移地方总计3.5万两。

万长祚很是感慨,老表大公无私啊,竟然真的一分没拿。

其实,市舶司的账目根本就没有给这厮过目,公子哥做事很积极,但过于阴暗的一面就暂时不要知道为好。

安排完这一切之后,朱常瀛把自己憋在书房,写了一封请罪奏本。

儿臣无能,事起仓促,夙兴夜寐勉力而为,自9月以来,福建商税矿税以及关税征收11万两,分拨地方3.5万两,只7.5万两上缴内帑以及国库。

儿臣预估,明年当可如数缴纳父皇钦定之各项税银,不负皇命。

不过以儿臣来看,开海利大于弊,倘若宁波、上海、板桥开埠、广州市舶司也交由儿臣打理,海运沟通沿海六省。

如是,儿臣斗胆推测,三年之后,市舶司当可年入百万,为我大明又一税基。

然此举必牵扯漕运,影响运河两岸官绅百姓之利,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弃海利而不用却养食腐之官民,儿臣窃以为非长久之计。而以我朝国之大民之多,运河之存在实有必须,可以海运之利补运河之不足,整修河道,修坝筑堤,不失为一桩德政。

或有人云,运河无业者何往?

瀛州地广人稀,儿臣愿派人前往招募,以疏解国之难政。而至于无病呻吟之官绅,则如疯犬狂吠,不足听闻。

落笔,吹干墨迹,朱常瀛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才把奏本折起,派人急送北塘。

这封奏本,将由杨家春亲自交给大明皇帝陛下,而不经过内阁。

有些话,太过难听,还是不要让大臣们看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