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双赢的契约(2 / 2)

历史书中记载的一切,都是书中所写,真正到了这个时代,他才慢慢体会到,小小的历史书是装不下整个历史的。

说到书,几天后,大兴城。

大兴城,东市。

大兴城有东西两市集,买东西一词便源自此。

东市最繁华的街口,一间原本的布铺在关门数日之后,重新开张。

挂起了新的招牌。

方寸经籍铺。

有人路过,探头看了看:“是间书肆。”

汉时,书店就是叫书肆,也是穷苦的学子可以接触到书的途径之一。

但很快,有人发现,这个书店只摆了三本书。

一本为蒙学之书,名三字经。一本为典籍,名尚书。最后一本《切韵》,许多人竟然没听过,有识货的解释:“此书是官书,仁寿元年官版,共一百九十三韵,天南地北,每个地方说话的口音都不同,此书就是官音。”

许多人只是看,却没有人敢进铺子。

整整一天时间,围观的人非常非常多,却无一人进铺子。

二楼上,韦洛从楼上往下看着。

开铺子,有时候不是为了挣钱。

至少,韦家开这个铺子就没打算挣钱。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态度,虽然还没有正式办婚礼,但窦乐作为韦家入赘的身份,基本上已经定了。

这个铺子明面上,就是韦家给入赘的窦乐的一份礼物。

叫彩礼也合适。

一整天,有围观的,却没有进铺子。

韦洛明白,书,不是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商品。

一直到傍晚,距离宵禁时间还有半个时辰的时候,有一个身穿华服的人走进店铺,拿起店内的三本书翻看着。

《尚书》这可不是普通的书。市井传闻弘农杨氏,仅凭一本《尚书》,潜心研究。结果四代人,出了三个位极人臣的高官。

这位穿着华服的人翻看了店里的三本书。

纸张不错,字迹精美,装裱的也是相当不错,还特别加了硬质的封皮,以及装书的盒子。

看完书,这位穿着华服的贵人微微点头,然后轻轻一挥手。

“各拿两套。”

身后随从立即拿出一些金叶子放在柜台上。

金、银,并非流通货币,不过你让贵人出门带上铜钱,也是有些为难人,一千枚铜钱就是六斤四两。

这位贵客支付的钱,价值三万钱。

韦洛赶紧迎上来:“贵人,多了。”

“多了?”

“是多了,您只要两套。这套《切韵》一共五卷,只需要一千二百钱。尚书不全,却也是我家主人能够收录的全部,这一套所需要两千五百钱,您买了这两本,蒙学三字经虽然分德、史、学三卷,却仅几百字,赠予贵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