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通知和一些闲话(2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2018 字 2个月前

如果整个社会都是按需分配的,那金银也会失去作为货币的价值。

但是在能够做到按需分配之前,特别是还想要搞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就是目光短浅的了。

如果实在转不过弯来,那我们就再换个方向思考。

在古代,在没有充足的金银铜货币的情况下。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东西,其实都可以当做一般等价物来用。

对于古代的普通百姓而言,能够出口的丝绸、瓷器、茶叶,大部分也都是奢侈品。

是普通百姓本来就享受不到的。

他们能够使用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棉麻布、木头家具、铁质农具、铁锅、粮食、煤炭、砖瓦等等生活用品。

这些东西价值低廉,在风帆时代通常是不会作为远洋贸易的商品的。

从大明拉一船粮食去欧洲是纯赔钱生意。

铁锅这种东西,很多时候能出口到日本和蒙古草原。

因为那里没有技术把铁锅做好,铁锅在他们那边也是高附加值商品。

万历年间一口铁锅可以换二十把日本刀,一口铁锅的铁绝对不够打二十把日本刀的。

所以维持普通百姓基本生活的商品,不会在风帆时代的奢侈品贸易中大规模流向海外。

与此同时,对于大明的普通百姓而言,就算是他们领到一匹绸缎当工钱,也绝对不舍得用绸缎做衣服。

他们要把绸缎当做货币,去换取粮食、棉麻布、铁锅、砖瓦。

丝绸这种东西,市场价值是不稳定的,远不如金银好用,关键是他们不耐储存。

普通人想要攒钱,就要再把这些丝绸卖掉,换成金银铜钱存起来。

当然,大量的金银流入,也绝对不全是好事。

市场上的金银多了,超过了工商业发展所需的量,就会直接导致通货膨胀。

会导致普通工人不敢存钱,拿到钱就会尽快花出去。

这当然是在损害普通人的利益。

但是这对于社会而言,又会进一步催化工商业的发展,进一步的诱导工业革命的酝酿。

农民可能会更惨,他们生产的粮食越来越不值钱,只能用来维生。

这还不算完,工厂主会想尽办法夺取他们的土地,拿过来种植桑树给蚕吃,维持绸缎生产。

农民会失去土地,不得不到城市中寻找活路。

最终会成为工厂的雇佣工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条件的关键一环。

这就是自发形成的资本主义。

实际上,像是宋朝和明朝,在王朝末年的时候。

如果统治阶级仍然还有能力,他们能够顶过最后的崩溃。

关键是,完成农村土地的绝对兼并和集中,并且将改稻为桑变成国家政策。

最后再饿死几百上千万人,整个国家秩序仍然不崩溃。

那资本主义差不多就搞成了。

接下来就是等着工业革命到来就行了。

由于站在理想社会的角度搞历史教育,导致很多人本能的反感土地兼并,同时还期待古代能够孕育出资本主义。

这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

相对彻底的土地兼并,是自发形成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前提。

英国人就经历了这些。

改稻为桑这件事情,基本可以对应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上,英国的土地兼并也搞得非常彻底。

改稻为桑和羊吃人都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这就是自发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面貌。

很多人对资本主义有一些理想化的误解,本能的将其视为一种良好的社会制度。

但是伟大导师早就说过了: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导师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看到的资本主义就是他说的那个样子的。

早期资本主义就是残酷到极点的。

很多的普通人,大概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等同于“发达国家”了。

觉得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从一开始就非常的文明、富裕,从一开始就有极高的上社会福利。

觉得一个传统农业国,可以相对简单无害,在不影响普通人生活的情况下。

关键是不需要经历土地兼并,改稻为桑,羊吃人的过程。

自发形成富裕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显然是在做梦。

真正几乎要把这个梦变成现实的,可不是那些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曾经的老大哥和我们自己。

真正让那些肮脏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披上现在的文明外衣的,是我们曾经怀念过的那个老大哥。

所以这本书的主角,也是会本能的去做这种梦的。

他最终要推行的社会制度,也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

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入更多的进步性特征,同时也保留一部分传统特征。

一个东方文化传统为主导的,大家幻想出来的那个发达的世界。

最后再念叨一遍基本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有强大的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