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眼忙忙活活,至今都没被赶的宋小妹,宋婉清尴尬摸头,只得委委曲曲的和小禾儿蹲在一起,看起了刚刚从桶里捞出来的两只小螃蟹打架。
唉!
小姑娘做的饭确实省事儿,大陶罐里煮着鲜鱼汤,就那种手指长的小小鱼,以及指甲盖大小的小扇贝,两样东西,混淆一处,同处瓦罐,咕噜咕噜。
还有一团临时从桶里拿出来的鲜海草,洗洗刷刷弄两遍,再搁另一个烧着清水的小瓦罐里一滚,用料汁拌拌,看着都清脆。
如此,一顿明明有六个人吃,却由十岁小姑娘做主厨,十四岁小姑娘做帮手的一顿午餐,就这样完成了。
讲真,宋婉清本来是不抱什么期待的,就想着潦草填饱下肚子,可不想,当饭菜入口时,也真是小小惊讶了一下。
好鲜。
忍不住又喝一口,她乐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就是说嘛。
来渔村就地取材,虽然很累,但总还是有好处的。
瞅瞅,刚离开大海怀抱的小鱼扇贝,做起汤来,就是比费了大劲运去菜市场,再进入百姓家的美味鲜亮。
要说吃海鲜吃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鲜字吗。
喝一口小鱼汤,再夹一筷脆海草,满足,真真是满足。
吃饱喝足,肚子溜圆,宋婉清眉眼幸福的眯着,也不急着走,而是一边与小姑娘闲话家常,一边让小妹和车夫一块儿去车上取了东西来。
她让取的是车上糕点,就前天准备来时,头脑发热在铺子里买下的路上吃食。
是真的头脑发热。
太久不坐车,她已经忘了自己做车时喜欢吃的是凉凉辣辣的东西,而不是头脑发热买下的甜腻糕点。
关键是,还不便宜。
本来来时还在想,车上的糕点干脆不吃拿回家好了,反正天冷不容易坏,就拿回家当早餐,一天两三块,一周左右基本也差不多……如今好了,既蹭了人家的饭,刚好糕点也不用往家拿了,有吃有还,再蹭不难,这才是靠谱的做人之道嘛。
宋婉清对自己的这个主意很满意,自然而然,小渔村的两姐弟对这个主意更满意。
两姐弟这辈子出过最远的门,就是被娘亲带着去镇上卖鱼,年份好时,也就是多买些米粮,置办些荤油,换几个鸡蛋。
谁吃过糕点这些精细食?
两姐弟眼珠瞪的溜溜圆,知道如此交换不妥当,毕竟自家只出了一点最贱食材,可……若让他们拒绝,又实在张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