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整整两页以女子为主角的短篇漫画,后头还有整整两页的文章,他们都是给漫话小报上写的编辑部收信地址去过“抨击信”的人,前面两页漫画也就算了,后头的文章,仔细一看,就能找到对应他们写去文章的回应。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有个上了年纪的迂腐老头,瞧见增刊中梁聿以文章反驳他的观点,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不知悔改、我行我素的风格,差点没给老头气的中风。
老头中风不中风不知道,反正这段日子扬州城里的百姓吃瓜吃的痛快,这日子一日日都是那样,过的无趣的很,倒是城中书生与《梁祝》作者的唇枪舌战让他们看戏看上瘾了。
梁聿学着书院的模样也在书茶馆还有聚贤堂门口都贴起了告示版,除了把增刊贴上去之外,他还把自己写出来的,因为增刊地方不够没有登上去的文章也贴了上去。
漫话小报也要钱,也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舍得这两文钱买一张漫话小报看的。
他们还有好多人连字都不识呢!
不过梁聿这一举动倒是造福了他们,文章看不懂,但漫画他们倒是能看个趣,心里猜这漫画里的意思。
后来还有识字的人在旁边给他们说这文章写的是什么,讲的是什么意思。
瞧着穿着书生袍的小郎君和善,有胆大的百姓还敢让他给他们这些不识字的说说这漫画里的故事写的是什么。
于是又知道了两个女英雄,一个妇好,一个花木兰。
有人还念叨:“从前就听我阿婆说过花木兰的故事,原来她长的如此威风!”妇好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巾帼英雄,但花木兰却是经常出现在孩子们的睡前故事里的。
也有不懂事的小丫头拉着自家阿爹的手,嚷嚷着:“阿爹,我也要像花木兰一样替父从军!”
仔细一瞧,这位父亲的腿脚也仿佛不怎么方便。
周围有人笑开:“当今圣人励精图治,如今称一句太平盛世也不过分,那轮得到你个小丫头替父从军啊!”
百姓们的态度,那伙秉持着“女子上学,有辱斯文,不成体统”想法的迂腐书生们也是看在眼里的。
当天晚上,乘着夜色,又或许是凌晨,乘着所有人都还没有起床,几个书茶馆还有聚贤堂前立的看板上都贴了新的文章。
早上城门开启,坊市热闹起来,有人路过看板,便瞧见了新贴的文章,原本还以为是小报那边新出的内容。
不识字的抓心挠肝想知道上面写的什么,是不是又是什么有趣的故事,想留下来等着有识字的人念给自己听,偏偏手上又还有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