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页是我和工坊几位报童多方蹲守,对现如今漫话小报的购买者制作的抽样统计分析,以及调查采访结果。”
唰唰唰,团圆迅速在几个大字的下方写下几排并列的小字,分别是“小”、“中”、“丁”、“老”。
在座的都是读过书,识过字,有眼界的人,自然不会认不得这四个字的意思。
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是大华以年齿大小把人分成的五类。
至于团圆的板书上为什么没有写“黄”,自然是因为还不到四岁的小婴儿,你能期待他识字,能够买漫话小报?
所以“黄”直接略过,今日只说小中丁老四类人。
“我和报童们在这十日内,在各个坊市统计了前来购买漫话小报的人选,每百人中小的人数为三十二人,中的人数为四十三人,丁的人数为二十三人,老的人数为两人。”
数据很详细,不过九郎和石管事显然听的云里雾里,荣四掌柜的父子两若有所思,但没有提出意见或者问题。
“这里值得一提,其中小中又二十七人年纪都是四到八岁的。”
嗯嗯——梁聿坐在下面看着团圆在黑板前面意气风发的模样满意点头。
就是这样,不愧是他带出来的人!
“简单来说的话,我们的漫话小报,有将近三成的是启蒙年纪的儿童!”这也就是本次计划书的重点。
通过团圆这么一点,众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些数字代表的是这个意思吗?
团圆的术数学的真好啊,居然一下就算出是三成了——这是跑题的九郎心中所想。
“请诸位翻到下一页。”团圆继续道,“接下来几页,都是我和报童们在街头随机采访的漫话小报读者们的感想,我分析筛选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在上面。”
九郎翻下去,这部分还挺多的,每个小、中、丁每类都有十条左右的评价,老可能是购买的人比较少,所以只有五条左右。
这些评论又长又短,有些长篇大论,九郎仔细一看还挺有文才的,也有些短短几句,九郎都没看出来,其中有何意义,只是表达了对漫话小报某些栏目的喜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