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爹不死,我愿意趁我爹不知道前,将家产全部送上,并将他勾结其他官员的证据也一并偷出来。”
真是他老子的好大儿。
宋九若有所思的看着他,这徐家小子所说所想倒也没有出入,他今日来讨要解药倒是其次了,要说他愚蠢反而是大智若愚。
眼下小团子处理国政,已经驳回了岁试便举荐入翰林院的不成文的规矩,可见迟早国子监要改革。
但是这个岁试的机会,是先帝当年颁布,那时朝中大臣家的权贵子弟还能恩荫入士,那时候要与寒门子弟谈公平更不可能。
只要祖上有功勋,子孙便能借着这功勋入朝为官。
所以先帝改革了,不准朝中权贵子弟恩荫入士,皆要参加科举试取得名次方可,但为了安抚那些功臣勋贵,准许国子监祭酒借着国子监岁试破例录入翰林院。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年那些勋贵已经老去,世族也慢慢地没落下来,此时新帝登基,正是改制的关键。
而朝中那些老臣功臣,享受过岁试的便利,又岂会舍得这制度破除。
再加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既然有这份特权,那么不管是谁坐在上面,总有一日会被说动,在岁试中做手脚,人都是有私心的,有着这个权力岂能不动心。
所以根源不在人,在于制。
宋九知道小团子定也看出了这中间的利弊,才会在朝中驳回徐怀的提议,并取消了岁试制。
裴小西叫徐家小子起来,他不管朝政,他做不了主,他只负责研制毒药,于是看向了宋九。
“三嫂,这事儿还得你来决定。”
宋九看着惶恐不安的徐家小子,问道:“你在府上可见过使臣团的人?”
三嫂怎么突然问起这事儿?
裴小西立即警觉起来。
徐家小子想了想,点了头,“见过,是寮国使臣鲁济,我与他也有过一面之缘,那日茶楼上,裴小公子走后没多久,他便派人来找我,我当时中了毒,吓破了胆,不敢与之相见,赶忙回家去了。”
裴小西就觉得那日茶楼鲁济想要见徐家小子的意思,果然是没有猜错,好在先唬住这小子了。
宋九沉思着,鲁济见徐怀想要做什么?
徐家小子像是突然想到一事,连忙说道:“我记起来了,那次我偷听到一句话,就提到了岁试的名单。”
宋九再次拿起清单查看,里头每一个名字都是朝中一位大臣家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