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大宋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所望江东耆艾、湖川健儿,岭表孤忠,中原旧曲,各整义师,以匡皇宋。则齐桓攘夷之业,晋文勤王之劳,赫赫宗盟,于今为烈。其或甘心事敌,以抗颜行、斧钺之诛,罪在不赦。夫非常之原,黎民所惧,救国之志,人有同心。敢布区区,咸知大义。二三君子,尚克图之。”
伍思成这篇讨元檄文,可谓是气势磅礴、慷慨激昂!他以坚定的笔触和激昂的言辞,抒发了对鞑子的不满与愤怒,呼吁众人共同讨伐蒙元,恢复大宋统治。
文章开篇便指出了鞑子的种种罪行,导致“蛮夷入寇,神州陆沉”,直接点明了蒙元入侵中原的历史背景;紧接着,伍思成又详细描述了元廷的残暴统治,可谓“苛政猛于虎,赋敛毒于蛇”,揭示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惨状。
这些语句犹如一把把利剑,必定刺向蒙元的心脏。在批判鞑子之后,伍思成转而强调大宋的正统地位,“宋室之德馨,汉室之光华”,表达了对大宋的怀念。
同时,他笔锋 ,激励众人团结一心,共同对抗蒙元,可与他经常提到的,“今者诸公,皆有忠义之心,当共举义旗,驱逐鞑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李芗泉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强烈的华夏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其实,正是因为伍思成在抗元这一件事上,是坚定无比的,李芗泉才会将民政治理的重任托付给他。
总之,伍思成的讨元檄文充满了力量,李芗泉不得不自叹弗如,自己是没这个本事写出来的,这确实是一篇值得传颂千古的佳作。
所谓出师有名,无论何朝何代,哪怕就是在后世的美帝,其想揍某个国家时,也得找个借口与理由不是--最不济,洗衣粉也要准备一袋吧!
所以,朱雀军的成立,也是要有大义的,什么民主自由对古人而言太过狗血,就不要拿出来招摇撞骗了,还是匡复大宋、恢复中华适合这样的文化。
这篇伍思成一手写就的檄文,自然是写得极好的,但却也让李药泉头痛不已,太过文绉绉,如果不是反复朗诵过十几二十遍,他可能还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李芗泉望着台下左右的众人,当中绝大部分是泥腿子出身,自己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后世人都对其中的话句有些费解,何况他们呢。他暗自揣度,下面的一大票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大抵也就是装装样子:怎么也不能让旁边的人认为自己听不懂吧。
发布完讨元檄文的伍思成,将脸转向李芗泉,示意该他做阶段性的总结了。
权知州大人轻咳两声,望着人山人海的校场,李芗泉目光深邃,铿锵有力的大声道:“从即日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收复神州的责任。皇天在上,后土为证,大宋末臣李芗泉,立志收复河山,还我大宋子民一个朗朗的清平世界,也愿诸君同力,与芗泉一道共扶宋室,光我华夏,立万世不拔之基!”
按照程序,这时张靖步入台前,他振臂一呼:“驱逐鞑虏,匡复大宋!”
立时,呐喊声响彻云霄!
台上还坐着一干军将,但他们今天显然不是来跑龙套露个脸的。等伍思成发完感叹,李芗泉重又回到台前:“在梅硐城防御战、梅岭堡反击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作战勇敢、舍生忘死斩立大功的英雄,也有在后面默默无闻的支持者,现在,参考《武经总要》、《大宋勋田制度》,对有功之士进行褒奖!
谭如晓,潼川府路长宁人氏,今朱雀军正将,于梅岭堡反击战中,斩鞑子新附军千户一名;伍进,荆湖南路衡州人氏,今朱雀军将虞候,于梅岭堡反击战中,斩鞑子新附军千户一名;按律授五年不纳良田五十亩,另授永世不纳勋田十亩!请伍大人为二人颁发地契!”
听到这话,校场内外一片哗然。那良田五十亩尚能接受,而那十亩勋田,则太过骇人。就“永世不纳”四个字,那这勋田的价值将百亩于普通的田地,放在非战乱的时代随便一转手,估计千两银子也不为过啊,而更重要的,这是朝廷、官府对得奖者的认可与肯定,是地位的象征,是荣誉的象征,不光可以在族谱中单开一页,还可以进县志,足以光耀门庭、流芳百世了。
“诸位不要羡慕,不止军中有机会获得勋田,就算你只是吏员、郎中,或者工匠,乃至只是一名普通百姓,只要做下了对匡复大宋有重大贡献与意义的事,皆可按《大宋勋田制度》进行奖励。”
“。。。。。。下面,请郎中李德明、刘家铁铺刘道深上台领奖。他们分别在救治军民、打造兵甲方面,为长宁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授五年不纳良田二十亩。”
嘉奖还在进行当中,看着那些胸前戴着红花的得奖者,就是李德明、刘道深等非朱雀军将士的身影,也吸引了台下场外无数人的目光。看来,真如知州所言,就算不打战,也是有机会的。
接下来,接下来则是《五虎平西》
刘悌廉看着台上的一切,他深深的被现场所震撼。那日吏员来刘家村,说如今城里是李大人作主,他还将信将疑,现在才完全明白,一切皆有可能。
但他还是担心自己只是管中窥豹,便试探着问身侧的民众:“台上这位李大人,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