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狭小拥挤的皇极门,朱由校第一次感觉到了重修三大殿的实际好处。
以前是因为内忧外患,到处需要花银子,而且每年的税收都是入不敷出,所以朱由校就没有考虑花巨资重修三大殿的事情。
现在辽东的建奴基本剿灭,西南的奢安之乱也早已平定,西北的大旱,因坚持不懈的移民与新作物的推广,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所以,朱由校下定决心,必须要加大大对重修三大殿的预算。
之前给格物院的设计时间是半年,给皇家建筑和工部的筹备时间也是半年,建造时间则是一年。
虽然时间不长,但给的两百万两预算还是有点少了,至少要再追加一百万两。
历史上的天启帝自己当监工,还花了差不多六百万两,这还是在国事艰难的情况下修建完成。
现在大明的国力不说超过了国朝初期,但也是大明历史上难得的中兴局面。
更何况昨天李长庚给他的税收数据,以及内帑庞大的库存,给了朱由校极大的信心与底气。
现在已经击败了压在他胸口上的几座大山,女人又不缺,是时候要学历朝历代的大帝们“大兴土木”,营建辉煌的建筑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御极以来,已四年有余......无一日不殚精竭虑,无一日不惶恐祖宗江山的是否稳固,无一日不忧愁天下臣民的福祉......
四年多以来,内忧外患层出不穷,虽今已基本平定,但朕希望诸位臣工不可懈怠,时刻牢记教训,兢兢业业,早日实现大明的再次强盛.......
钦此!”
洋洋洒洒念了半个钟,王体乾总算把圣旨内容给唱完了。
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心里也总算松了一口气,膝盖马上就能得到休息了。
虽然膝盖上面缠了棉垫,但在金砖上跪久了,还是会很疼的。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
等文武百官们平身后,李长庚照例带头唱起了新年贺词。
不过为了避免没完没了,朱由校早就将唱贺词的人数给限定死了,那就是除了内阁,其它衙门都是由掌印堂官一人代表该衙门唱贺词。
唱完贺词后,朱由校照例带着文武百官们出皇极门,先去祭拜太庙,接着是社稷坛,再之后则是奉先殿这个家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完这些流程后,照例由瑞王朱常浩带着礼部和太常寺的一众官员前去祭拜天坛、山川坛、日月坛与地坛。
虽然让朱常浩去经营了新式运输产业,但目前才刚处于起步阶段,事情并不是很多。
所以,没啥事的朱常浩倒是很乐意代替皇帝去搞这些郊祭,顺便赚点赏赐。
正旦大朝结束之后,朱由校和群臣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放假了,因为马上就要开始第二次的建国节大阅。
去年的大阅主将是戚金,今年换成了孙祖寿,照例还是朱由校带着文武百官在正阳门箭楼上进行检阅,之后由英国公带着一众将领和内阁兵部官员前往忠烈祠祭拜先烈。
举行完建国节大阅,朱由校和群臣算是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因有了建国节大阅,朱由校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进一步缩小了元宵灯会的规模,只保留了放烟花与戏班唱戏,烧钱的鳌山灯会取消了。
与民同乐的活动,改成了建国节大阅,不仅能让更多的百姓参与,还能彰显军威与大明国力,意义更重大。
最起码从去年的建国节大阅效果来看,京城内外小偷小摸的事情就少了很多,百姓们的关注点不再只专注于一日三餐,而是普遍关注起了国家大事与发生在边疆的战事。
更有甚者,对以前一直瞧不起的丘八,好感也多了不少,尤其是其中神秘强大且一直打胜仗的天子亲军,更是充满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