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是这样想了,我们迟早都会有这么一天的,希望也能如方首辅那样,老了干不动了,能不留遗憾地荣归故里!”
“圣天子在位,肯定会有那么一天的,我们只用实心干事,陛下不会亏待我们的!”
“那是肯定的!”
两人继续闲聊了好一会儿后,杨一鹏突然冲进值房,大笑着道:“阁老,部堂,大喜啊......”
因第二天要早起举行正旦大朝,在听完李长庚的喜报后,与家人们吃完除夕晚饭的朱由校,早早就在皇后的伺候下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在皇后的伺候下起床后,迅速吃了个早膳,之后在王承恩的伺候下,换上准备上朝的朝服。
因去年税收成绩大好,加上昨晚睡了个好觉,朱由校今天的心情格外的好。
“承恩,你收养了几个养子?”
“两个呢,皇爷,奴婢怕照顾不过来,就从牙子那里买了两个八岁的男孩!”
买?
“现在买卖孩子还有很多吗?”
自知说错话的王承恩,马上收敛笑容谨慎地答道:“现在越来越少了,奴婢这还是在天启元年时拖好几个牙子才买到的!”
因心情大好,加上马上就要上朝,朱由校并没有因王承恩的一句话就破坏了大好心情。
“嗯,现在可有读书?”
“一个尚算争气,考上了皇家学院的幼学班,另一个要差一些,正在念私塾,准备今年让他再去尝试考西山武学的幼学!”
“一文一武,你倒是会帮他们安排前程!”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奴婢这天天伺候着皇爷,就要比其他人掌握了点先机!”
“你倒是实诚,既然你的两个孩子现在有出息,那就不能让他们以后长歪了!”
“谢皇爷教训,奴婢谨记!”
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很快,刘时敏已经来催促上朝了。
“皇爷,时辰快到了!”
“好,朕这边应该收拾得差不多了!”
“好嘞,皇爷!”
出琼华宫,登上御辇,走出琼华宫的宫门,在桥上看着四周的雪景,朱由校不禁轻叹道:“天启五年了!”
候在御辇旁的刘时敏马上附和道:“皇爷,可不是嘛,昨晚下了一场大雪,预兆着天启五年又将是一个丰年!”
“希望如此吧,那个陈经纶和宋应星有没有培育出高产耐寒的土豆和番薯?”
“回皇爷,据说它们的产量都提升了三成左右,土豆在辽东的会宁府成功种活,准备继续往破虏城试种!”
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喜讯,要是能在黑龙江流域广种土豆,汉人就能扎根两岸肥沃的黑土地了。
“小麦的情况呢?”
“不是很理想,但却在金山和白城试种成功了,可惜产量不如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