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广总兵人选,朱由校一时没有太好的选择,在认真权衡一番后,朱由校最终还是做出了他的决定:“过完春节,让吉林伯马祥麟前往梧州接任,另外,广东水师也受他节制!”
“是,陛下,臣遵旨,只是不知京营右提督又该由哪位将军接任?”袁可立这个兵部尚书站出来应答道。
“朕听说武定侯郭应麟知兵事,而且平时日练不辍,现在还是镇边营同知,就由他接任吧!”
虽然朱由校看不上这些混吃等死的武勋,但还是想着能废物利用一下,毕竟这些人中,虽然没经历过边关锻炼,但大部分还是忠于大明、忠于皇帝的。
在京城无兵事的时候,他们守个京城还是没太大问题的。
“是,陛下,臣遵旨!”袁可立没做任何犹豫,直接答道。
对于这种京畿高级武官的任命,他们这些文官自然是不敢在皇帝面前置喙的。
一个财权,一个军权,皇帝都抓得特别紧,他袁可立虽然是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但他还是不敢挑战皇帝的权威。
虽然他袁可立以清廉正直闻名,但不代表他就敢轻易挑战皇权,而且还是能扭转大明乾坤的强势帝王面前。
若他真做了,那他就纯粹是个政治觉悟低下的官场小白。
但他袁可立是傻子吗?
显然不是,不然他也不会镇守辽东四年,并立下不朽军功,更不会得到皇帝的持续信任与重用。
“既然聊到了兵事,那就继续说说西北的战事,沙柳河之败后,周边的察哈尔与土默特及鄂尔多斯诸部肯定会蠢蠢欲动,甚至连藏区的各股势力也会有新的想法!”
刚好兵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都在,而且李长庚与袁可立聊到了兵事,那就正好将西北的战事拿出来聊聊,毕竟这也算是大明目前最重要的战事了,而且还是他朱由校自登基以来唯一的一次败绩。
“回陛下,臣以为当派援军前往甘肃,尤其是甘州与宁夏两地,这里各自被抽调精锐的标兵营后,战力有不小的下降。
此外,因沙柳河之败,不仅两镇援兵无法及时返回驻地,反而有所削弱,万一两地有战事发生,将很难抵挡得住周边蒙古鞑子的入寇!”
作为兵部尚书的袁可立,只能站出来率先表态。
“启奏陛下,臣认为袁阁老的担忧不无道理,臣恳请尽快调援兵前往甘肃!”
作为在场唯二知兵事的官员,而且熊廷弼刚去甘肃,李长庚必须站出来支持袁可立的支援建议。
朱由校自然知道现在的西北兵力薄弱,但现在的军队都分散在边关,而且现在已经进入寒冬,根本不适合军队的远距离调动。
“两位爱卿以为,该调哪支军队前往?”虽然不适合行军,但军情如火,不调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