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会起名字的老百姓(2 / 2)

以前抵抗蝗灾的办法不够行之有效,县衙也从没有如此大的力度号召全县商家都出钱出物。若不是肖太骢曾领导过的县衙淫威尚存,若不是领兵的赵将军代理知县,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农民面对蝗灾就只剩抢收一途了。可粮食还未完全成熟干透,提前收回来,一是这样的粮食根本交不了粮税,二是湿度太大,极易发霉腐烂,就算拼了命地吃,又能吃多少呢?抢收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上安各村镇,以及后来各家的庄子能保住这么多的粮食,着实让人意外加感激,也就有了那样的流言传出。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这事儿还不等白铁英想办法平息,在外县前来邀请纤云居去他们那里演奏过《驱邪歌》后,流言居然愈演愈烈,因为他们发现蝗虫真的是在大批量的死亡。

白铁英知道这是季节和蝗虫的生命周期的原因,但别人不知道啊!赵将军都特意跟她说,现在民间有把蝗神庙推了,改立“嘉禾庙”的了。

毕竟一个是需要哭着喊着求着离开,但没任何效果的“大爷”,另一个是唱唱歌就能帮你保住粮食的小仙女,从形象上来说都知道该选哪个啊!

白铁英知道她从“蝗虫克星”改名为“嘉禾仙子”后,还是挺感激朴实和会起名字的老百姓的,但同样头疼这样的名号会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将军听了她的苦恼后摇头大笑道:“哈哈哈哈,你这孩子怎么一阵儿聪明、一阵儿糊涂的?名声这玩意固然是个双面刃,但你一个小丫头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更别说这时候有人巴不得能靠你转移视线呢!

他们的奏报一定会这样写——百姓多么多么地绝望,但你贡献出来的法子保住了多少多少的粮食,他们又是多么多么地努力,最后让多少多少的百姓今年能如期交税……

都说忠言逆耳了,那自然就有人会报喜不报忧的,更何况这跟他们的考绩息息相关呢?‘凡遇灾害,岁考从良。若损五成,必为次等。低于五成,乌纱不保。’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得不硬着头皮说自己的治所没有灾害或者灾害情况不严重。

现在有你这事儿摆在前头,不说别人,上安县衙这些人对你都可以算是感恩戴德了。不然你以为那流言是从何而起,又缘何如此盛行?这样的事情在官场太常见了,你个小丫头被拿出来挡枪了而已。”

白铁英听了简直五味杂陈,从原来对自己安危的忐忑不安,转为了对百姓的担忧,对那帮子昏官的愤恨,又有种身处这个时代的悲哀。

赵将军见她又跟初次见面时的那种表情,不由得叹了口气劝道:“你这孩子,又犯傻了不是?在性命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 !”

养鸡场的鸡也全部都高价卖了,乐得老曾头儿好几宿都没睡好觉,跟吃了人参似的精力充沛。吓得顾大强偷偷去春福堂留言,让白铁英去看一看曾爷爷是不是他听说过的“回光返照”了。

白铁英去看过后,发现老曾头儿只是因为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而兴奋,就没再管了,毕竟顾大强的屁股疼不疼,关她白铁英什么事儿呢?

不过她又送去了一批半大鸡给老曾头照管,这回的目标也不再是吃蛋吃肉了,毕竟但凡条件允许的人家都有了,所以她在布好局以后,要专注在羽毛的回收上了。

每次她一想到大部分人家都只能全家老小裹着一条被子猫冬,就觉得这人力浪费得真是可惜。北方地多,但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症结正是在此,谁让一年就只能出来活动半年呢?

好人都得憋出病了,更别说缺衣少食的百姓了。自己不干点儿啥白瞎了这金手指不说,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好了,自己的目标才更有可能实现啊!

老曾头儿一听又有活儿干了,那种兴奋得“明天不过了”的劲儿终于过去了,认真听完白铁英的规划后,还给补充了许多。

例如需要提前跟各个庄主和村子签订契约保证货源,让四季新或购买、或研制便宜又不钻绒的料子,以及找好制作羽绒的场地等等……白铁英不由得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

老曾头儿听到这话还很高兴,毕竟这个买卖目前是上安的独一份儿,挡不着谁家的路。等其他人想要插一手,也得晚他们几年,那时候他们已经过了弱小的阶段了。

至于四季新和仿四季新羽绒衣、羽绒被的那些家,他们走的是高档路线,白铁英这些鸭子和鹅卖出去,他们还得感谢白铁英提供稳定货源呢!

……

好事儿是一件又一件,今年的蝗灾虽然让粮食减产了,但是上安的各个村子居然能平均保住四成,仙鹤村更是居然保住了七成,喜得赵将军连发捷报,一众县衙的官员也对白铁英的好感度蹭蹭地往上升。

要知道,凡事就怕对比,据他们得到的消息称,临近几个县今年基本上是颗粒无收了。随着蝗虫的南下,受灾的府城会越来越多,那么上安能保住五成,绝对算是“功绩”了。自此,对于赵将军在奏报里夹带私货,提携白铁英的事儿,他们也再没有异议了。

有关白铁英的流言后来又有了新版本,除了之前的聪慧、心善外,现在又有人在说她是“蝗虫克星”,证据就是纤云居的倪玉娘说,那首《驱邪歌》是白铁英写的,而凡是纤云居唱过歌的地方,庄稼都保住了五成。没见那些没请纤云居的庄子,粮食只保住了四成吗?

白铁英从张掌柜等人处都得知了同一个消息后才意识到她现在大小也算是个“名人”了。可是就不能传点儿好的吗?“蝗虫克星”是个什么鬼?

但这事儿也不能怪百姓,易位思考,如果白铁英也是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抵抗不了蝗灾的观念被突然打破时,她说不定也会把这种激动的情感投射到给了她帮助的人身上。

以前抵抗蝗灾的办法不够行之有效,县衙也从没有如此大的力度号召全县商家都出钱出物。若不是肖太骢曾领导过的县衙淫威尚存,若不是领兵的赵将军代理知县,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农民面对蝗灾就只剩抢收一途了。可粮食还未完全成熟干透,提前收回来,一是这样的粮食根本交不了粮税,二是湿度太大,极易发霉腐烂,就算拼了命地吃,又能吃多少呢?抢收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上安各村镇,以及后来各家的庄子能保住这么多的粮食,着实让人意外加感激,也就有了那样的流言传出。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这事儿还不等白铁英想办法平息,在外县前来邀请纤云居去他们那里演奏过《驱邪歌》后,流言居然愈演愈烈,因为他们发现蝗虫真的是在大批量的死亡。

白铁英知道这是季节和蝗虫的生命周期的原因,但别人不知道啊!赵将军都特意跟她说,现在民间有把蝗神庙推了,改立“嘉禾庙”的了。

毕竟一个是需要哭着喊着求着离开,但没任何效果的“大爷”,另一个是唱唱歌就能帮你保住粮食的小仙女,从形象上来说都知道该选哪个啊!

白铁英知道她从“蝗虫克星”改名为“嘉禾仙子”后,还是挺感激朴实和会起名字的老百姓的,但同样头疼这样的名号会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将军听了她的苦恼后摇头大笑道:“哈哈哈哈,你这孩子怎么一阵儿聪明、一阵儿糊涂的?名声这玩意固然是个双面刃,但你一个小丫头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更别说这时候有人巴不得能靠你转移视线呢!

他们的奏报一定会这样写——百姓多么多么地绝望,但你贡献出来的法子保住了多少多少的粮食,他们又是多么多么地努力,最后让多少多少的百姓今年能如期交税……

都说忠言逆耳了,那自然就有人会报喜不报忧的,更何况这跟他们的考绩息息相关呢?‘凡遇灾害,岁考从良。若损五成,必为次等。低于五成,乌纱不保。’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得不硬着头皮说自己的治所没有灾害或者灾害情况不严重。

现在有你这事儿摆在前头,不说别人,上安县衙这些人对你都可以算是感恩戴德了。不然你以为那流言是从何而起,又缘何如此盛行?这样的事情在官场太常见了,你个小丫头被拿出来挡枪了而已。”

白铁英听了简直五味杂陈,从原来对自己安危的忐忑不安,转为了对百姓的担忧,对那帮子昏官的愤恨,又有种身处这个时代的悲哀。

赵将军见她又跟初次见面时的那种表情,不由得叹了口气劝道:“你这孩子,又犯傻了不是?在性命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