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晚上的灯会虽然没有上元节时的盛大,也没有取消宵禁,但是也算是这一年之中较为大的盛事了。
临近傍晚,最后一缕天光落下,长寿坊里各家各户都点起了灯笼,这时候到达了营业高峰的酒肆、小食肆,还有稍大一些的卖各种吃食的馆子,尤其是更大的酒楼,从里到外当真是都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了。
街边支起摊子的摊主,为了揽客,在自家摊子上挂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的是带有灯谜的,有的就是为了好看的,还有的是买够多少钱的物什就赠送的。
各种音调的男声女音在吆喝着,除了这些卖东西的摊子,也有单独交了银钱圈了地方卖艺的杂耍人,小铜锣一敲,调子一起,耍猴的、两人对打的、喷火的应有尽有,看的人是目不暇接。
李三娘抱着露珠儿和李家众人刚从长寿坊里一家较大的酒楼里吃过了团圆饭后走出来,一来到街面上,露珠儿就央着要下地了。
小五郎更是积极,若不是李二兄有了经验,直接在他腰上拴了布绳子,真是撒手就没。
用李二兄的话说就是:“要是让人笑话拴孩子和拴狗似的,那就笑话好了。
这总比孩子丢了,满哪儿去找的强。
再说,小五真是天赋异禀,咱家的孩子里头,虎头和小四少时就够精力旺盛的了,谁能想到小五更是厉害,比他俩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非小五长到能认家门那么大了,我才能放心出门不拴他。
要不然,这布绳儿哪里能少了去?”
李二兄说完,冲着李母晃了晃手中的布绳子。
李母先是看了看在家的时候,就会在李家院子里头追着狗崽子疯跑个没够的小五郎一眼,然后她只得对着李二兄点点头。
李母她心里其实也是认同李二兄的话的,小五郎实在是太皮了些,一个错眼没看住他,就不知道他又去祸害什么了。
比如说上次那回事儿,要不是小黄在院子里叫的欢,李母到院子里头瞧了一眼,谁能想到小五郎他能把小黄的狗崽子一个个放到提篮里头,然后踩着院子里头的椅凳非得把提篮挂到树上去。
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叽里咕噜的话都说不明白,问了半晌儿才明白,他是想让狗崽子飞飞,想看看狗崽子会不会像鸟儿一样能从高处飞下来。
所以,这会子李二兄紧紧的把手中的布绳子绕在手掌中两圈,拽住了,不错眼的盯着前头好似像个小牛犊子一般有劲儿的小五郎,就怕他又有什么奇思妙想。
“咱们沿着这街面边走边逛,等到了五孔桥,正好去看官家拜月,咱们也跟着拜拜,拜过了,转个弯儿正好家去。”
李母的话众人自是听从的,今儿个晚上李家并非是所有人都出了门来的。
李家家里现下留了李大兄和李大嫂,李大嫂本就有孕且身体情况不宜出行,她自是不会在这节日里头出门来的,而李大兄是好不容易有了假期,自然是要好好在家陪伴李大嫂的。
李父倒是今儿个出了门来,主要是因着这中秋本就是亲人团圆的日子,李父虽然本性不喜热闹,但今儿个倒是很给面子。
李二兄和李二嫂走在前头,一个拽着小五郎腰上绑着的布绳子,一个在后头跟着看,好随时上前抱起小五郎来。
李三娘牵着露珠儿的手带着她在街边的摊子上逛着,两人身边一左一右的跟着秋香和老十。
离李三娘两三步远的地方是吴巧兰和宝丫这对母女,而她俩身后五六步远的地方就是并肩走着的李父李母了。
至于李二郎、李三郎和小四郎这三个,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
不过李二郎聪慧,李三郎踏实,有他俩看着小四郎,李家人倒也放心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