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如墨道:“不尽不实的口供递给皇上做什么?皇上看了也会撕掉。”
李立叹气,“但如今已经审了这么多日,用了刑也没改口,而且也不能用重刑,免得伤了她的性命,所以下官以为再审下去也是一样的。”
谢如墨道:“那就继续审啊,李大人明白的,她是必须改口,萧大将军不是主责,她才是,实在不行,就把战北望请来审问一下吧。”
李立大惊,“这……皇上可没旨意要审战大人,而且皇上也没打算把他牵扯进来。”
“萧大将军都牵扯了,怎么不牵扯他啊?皇上没旨意让你审,那皇上是否下过旨意,不许你审啊?”
李立道:“虽没下旨说不让审,但也没说要抓他。”
谢如墨看着他,“没让你抓,让你去请啊,鹿奔儿城的行动他全权负责,请他回来问问话,有什么问题?皇上如果追责起来,就说是本王的意思。”
李立有些不解,之前北冥王府许多事情都避让着的,唯恐皇上生了猜忌之心,如今皇上没让他调查此案,他干涉进来不说,还直接要带战北望回来问话,都用上审问了,还能是请吗?怎地忽然他就不怕皇上猜忌了?
他想了想,道:“下官还是劝王爷一句,不要过多干涉,如果审问出新的口供,下官会去告知王爷一声的。”
谢如墨看着他,眸光坚决,“李尚书没听清楚本王的话,本王说,如果易昉不改口供,那就把战北望带回来问话。”
李立眸光疑惑,“但仅仅是问话,又有什么用呢?皇上显然想保下他,王爷何必在这个时候惹皇上不痛快?”
谢如墨道:“因为他是鹿奔儿城行动的将军,他的口供可以证明易昉的行动没有得到萧大将军的授意,同时佐证了萧大将军和易天明等人的口供,还原出事实真相。”
李立笑了一下,原来如此,但实在是多此一举了,“其实找不找战大人回来问话,现在的口供已经可以证实易昉撒谎,她的口供不足为信,皇上心里应该是有数的,而且相信皇上能秉公处理,西京那边也应该会接受这个真相。”
谢如墨摇摇头,“你口中的应该,相信,这些都充满了不确定,本王要的是摆在皇上和西京使者面前的事实。”
李立想了一想,也明白他的意思,如今还不曾问过萧大将军,所以易昉的口供是主要的,易天明等人的口供纵然和易昉所言相悖,但他们始终不能接触到萧大将军,所以他们的口供并不能推翻易昉,唯有战北望的口供和他们的口供互相印证,才能推翻,至少会更让人信服。
但皇上显然不想让战北望牵扯进此案,纵然他是该来接受审问的,该要负上责任的,可皇上有心保他,又能如何呢?他这刑部尚书,跟皇上对着干,能落个什么好?
谢如墨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地道:“行了,本王派人找他来,你只需要派人审问即可。”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立只得道:“是,既然如此,皇上那边也是王爷去说?”
谢如墨点头,站了起来,“本王这就进宫去禀报,省得你难做。”
李立松了口气,只要不让他背锅,这忙他是愿意帮的,毕竟他也认为战北望不该置身事外。
自从易昉被带走之后,战北望这段日子都十分忐忑,担心宋惜惜或者王铮会告到御前,说他那日有心助易昉逃跑。
他忐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便是鹿奔儿城自己是摘不出去的,他摸不准皇上为何要护着他,可萧大将军都被召回京城问罪了,他还能摘得出去吗?
这样忐忑不安了数日,听到北冥王的人过来传他去一趟刑部配合问话,他的心便直直沉下去,该来的总会来。
谢如墨道:“不尽不实的口供递给皇上做什么?皇上看了也会撕掉。”
李立叹气,“但如今已经审了这么多日,用了刑也没改口,而且也不能用重刑,免得伤了她的性命,所以下官以为再审下去也是一样的。”
谢如墨道:“那就继续审啊,李大人明白的,她是必须改口,萧大将军不是主责,她才是,实在不行,就把战北望请来审问一下吧。”
李立大惊,“这……皇上可没旨意要审战大人,而且皇上也没打算把他牵扯进来。”
“萧大将军都牵扯了,怎么不牵扯他啊?皇上没旨意让你审,那皇上是否下过旨意,不许你审啊?”
李立道:“虽没下旨说不让审,但也没说要抓他。”
谢如墨看着他,“没让你抓,让你去请啊,鹿奔儿城的行动他全权负责,请他回来问问话,有什么问题?皇上如果追责起来,就说是本王的意思。”
李立有些不解,之前北冥王府许多事情都避让着的,唯恐皇上生了猜忌之心,如今皇上没让他调查此案,他干涉进来不说,还直接要带战北望回来问话,都用上审问了,还能是请吗?怎地忽然他就不怕皇上猜忌了?
他想了想,道:“下官还是劝王爷一句,不要过多干涉,如果审问出新的口供,下官会去告知王爷一声的。”
谢如墨看着他,眸光坚决,“李尚书没听清楚本王的话,本王说,如果易昉不改口供,那就把战北望带回来问话。”
李立眸光疑惑,“但仅仅是问话,又有什么用呢?皇上显然想保下他,王爷何必在这个时候惹皇上不痛快?”
谢如墨道:“因为他是鹿奔儿城行动的将军,他的口供可以证明易昉的行动没有得到萧大将军的授意,同时佐证了萧大将军和易天明等人的口供,还原出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