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笑
————
·塔风(作)
————
想要写作这本书的想法成型于一次讲座之后,当时我正在智思城的天平塔担任讲席,那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关于什么让人类(智人)发笑——包括他们突然大笑(或声称自己如此)的方式,场合和原因,我与我亲爱的同事们谈论得兴高采烈。我希望本书能够为诸位捕捉到一些我在那时感受到的乐趣。
《人类之笑》一方面和当时我做的讲座内容十分贴近,但在另一方面两者却是差异极大的。在讲座中,题目得以被分散地决定。每一次讲座都以人类之笑的某些特定方面为主题——比如统治者或独裁者在集体活动时所开的玩笑和礼仪性笑容;人类知识分子对于他们在被呵痒(一种接触性刺激)时为何发笑的学术性思考,虽然这偶尔会显得天真而愚蠢。我试着将对于理论和方法的探讨穿插到这些案例研究中,甚至会在夜深时转移阵地,到天平塔周边舒适的休息处或餐厅里和学生们接着讨论。很显然,本书的第二部分是以我的讲座内容为基础的。不过,那些在休息处和餐厅(进食所)与我那些忠实的学徒朋友们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则被撰写成了一系列新的章节,即第一部分。
在这本书里,摆在我面前的是任何关于笑的历史都摆脱不了的几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人类的——纯粹人类的笑史中尤为显著。我们真的能搞清楚过去的、纯正人类的笑的方式和理由吗?我们几乎都没办法解释自己到底为什么笑,或干脆没有这样一种奇特的机能。这一点究竟有没有影响?“人类的”(不同于,比方说“精灵的”“杜兰德的”)笑真的存在吗?我想这些存在性的问题可能比描述现实和经验的话题更恼人不少,但毕竟它们不可或缺。因此,我建议大部分读者从第一部分看起,在被那些可能、假设和辩论弄昏了头脑后接着看第二部分,关于我们那些拥有双手,双脚,双耳,双眼却并无双脑的怪诞朋友们的一系列风俗和历史习性。但反过来也不是不可以——您也可以先浏览第二部分,然后再转过头来,研读内容和范围更为宽泛的第一部分。
在本书中,我会坚定自己的外部研究立场,尝试着从一种陌生的外来者角度更深地剖析人类的笑。本书并不是针对人类的笑的综合性研究(事实上,我也说不好这类研究应该是怎样的,对它的可行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就更无从得知了)。与之相反,本书旨在展现与人类“笑学”的一系列碰撞:政治性的为了表现态度和观念的“谎言笑”,小丑和弄臣(一种人类社会内部的职业,为令观看他们的人发笑而设置)带来的“表演笑”,叽叽咕咕的、试图把自己笑声掩藏的人和开怀大笑的人,还有理论家和说教者们。本书将把人类学中某些不太受重视的领域置于中心位置(比如《碳基》第4473期所载的人类笑话三篇摘录,银辉之杖在代表白塔秘盟参与第一次顶上会议发言期间所做的诙谐演说等),同时还将借由对笑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人类文化和其中一些奇特但合情合理的风俗习惯,譬如一部分人类会物理性地颠倒“笑”和“哭(一种从体表观察孔分泌液体的动作)”——与正常状况相反,他们在喜悦时痛哭,而在悲伤时狂笑起来。
当然,《人类之笑》一书难免会折射出我自己作为一名社会和文化历史学家的兴趣及专长所在。我专注于研究笑,并认为它是一种跨越了种族、文明和时间的交流方式。不管笑出于怎样的心理根源,它都是一种不断变化、适应性很强的文化形式。我不是要假装自己是个健康学家或神经学家,而且,即使这一种族一直被称为结构简单,我一直都不相信神经科学在我们理解人类之笑的文化及历史变异时能派上多大用场。正如本书的书名所表明的那样,我的关注点在于人类文化,智人文化,而非泛智人种文化。不过,我们在后文中也将看到,把这两者完美地切分开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也一直坚持与无·高翼的著作《泛智人种的笑》(《碳基》,3163)形成唱和。我会直接引用这本书,为了表达不同意见,或者是强调一些与我的观点紧密相关的论述。
对于我的关注点,我一直都保持着坚定的“异见者”风格,有些人可能更欣赏某位严格之月和其下级氨基文明领导人围绕人类之笑进行的大量辩论,我要向他们道歉,因为本书并不涉及这些。我的目的与其说是整理与人类的笑相关的观点,倒不如说是想要把这一主题变得更复杂、更混乱一些。一直以来的一些声音都自认为他们能够解释、控制变化多端的人类情感,当然也包括了笑的现象,我对他们的方法向来是没什么耐心的。说实话,我已经快要受够其中某些观点了:笑归根结底只关乎权力(这话没错,但是哪种文化、哪种反应不是如此呢?),或者认为它是在乖讹的驱使下产生的(在某些情况下当然如此,不过人类讽刺故事所带来的欢乐则远高于此,有些甚至需要阅读者具有一整套关乎内部纷争、权力结构和风俗的背景知识)。
总的来说,本书是对那些过度简化的做法和长期以来的一种挑衅的回应——提醒着我们,笑对于人类而言有着令“人”费解的核心地位,并要求我们借由笑,从另外一个稍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人类文化,并重新看待我们面对这一新兴种族或文明时所采用的方式。
(本文原载于《碳基》第6130期,以下内容需付费后阅读。)
人类之笑
————
·塔风(作)
————
想要写作这本书的想法成型于一次讲座之后,当时我正在智思城的天平塔担任讲席,那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关于什么让人类(智人)发笑——包括他们突然大笑(或声称自己如此)的方式,场合和原因,我与我亲爱的同事们谈论得兴高采烈。我希望本书能够为诸位捕捉到一些我在那时感受到的乐趣。
《人类之笑》一方面和当时我做的讲座内容十分贴近,但在另一方面两者却是差异极大的。在讲座中,题目得以被分散地决定。每一次讲座都以人类之笑的某些特定方面为主题——比如统治者或独裁者在集体活动时所开的玩笑和礼仪性笑容;人类知识分子对于他们在被呵痒(一种接触性刺激)时为何发笑的学术性思考,虽然这偶尔会显得天真而愚蠢。我试着将对于理论和方法的探讨穿插到这些案例研究中,甚至会在夜深时转移阵地,到天平塔周边舒适的休息处或餐厅里和学生们接着讨论。很显然,本书的第二部分是以我的讲座内容为基础的。不过,那些在休息处和餐厅(进食所)与我那些忠实的学徒朋友们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则被撰写成了一系列新的章节,即第一部分。
在这本书里,摆在我面前的是任何关于笑的历史都摆脱不了的几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人类的——纯粹人类的笑史中尤为显著。我们真的能搞清楚过去的、纯正人类的笑的方式和理由吗?我们几乎都没办法解释自己到底为什么笑,或干脆没有这样一种奇特的机能。这一点究竟有没有影响?“人类的”(不同于,比方说“精灵的”“杜兰德的”)笑真的存在吗?我想这些存在性的问题可能比描述现实和经验的话题更恼人不少,但毕竟它们不可或缺。因此,我建议大部分读者从第一部分看起,在被那些可能、假设和辩论弄昏了头脑后接着看第二部分,关于我们那些拥有双手,双脚,双耳,双眼却并无双脑的怪诞朋友们的一系列风俗和历史习性。但反过来也不是不可以——您也可以先浏览第二部分,然后再转过头来,研读内容和范围更为宽泛的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