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王导的痛楚(1 / 2)

要说王导为何这样重视他的长子王悦?,还得说这个王悦很小的时候就天资聪颖。弱冠有高名。孝顺父母的美名远近闻名。

也许读者应该听到过古时候一个历史典故,那个孝顺父母的王祥。就是着名的“卧冰求鲤”那个王祥就是王导的祖父,也是王悦的曾祖父。同时也是王羲之的曾祖父。

这里说一下王家的祖先王祥。王祥因父亲早逝,母亲病重想要吃鱼。家穷得只剩下四周的墙壁了。当时只有十几岁的王祥没有钱买鱼,只好去江上捕捉。可是当时是冬天江面上结的厚厚的冰。

王祥想到一个办法将衣服脱了卧在冰上,他要用体温融化厚厚的冰层。这一举动被当地的人看见了,于是乡人口口相传王祥的孝顺举动。传到当地的父母官那里。

古时候每年都有举孝廉的制度。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孝廉,即孝子廉吏。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举孝廉是汉朝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目的是选拔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进入官场,为国家服务。通过举孝廉,汉朝政府希望能够选拔到有道德、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才,来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宣传孝道的重要性。

所以这个王祥被举荐做县里衙门的小吏。能够有能力养活老母亲。后来娶妻生子。生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就是王导的父亲,王敦的父亲,另外一个人就是王羲之的爷爷。

他三个儿子出生以后他已经有条件和深谋远虑的眼光了。供三个儿子读书,这后代里面做到宰相的王导,和大将军王敦。再有一个王羲之的父亲也是一个将军,在先皇登基的过程中也做很多贡献。

只是这个人物与本书的关系不大才没有提起。只提到了王羲之。

所以长辈人都说王悦很像他的那位太爷爷王祥一样孝顺。

少年时期的王悦深受先帝的宠爱,让他在东宫做侍讲,就是给太子讲学。王悦与父亲下棋,从来都是寸子不让。输就是输,赢就是赢丝毫不马虎。王导拿他没办法。也是这种铁面无私的作派王导让他管家。

成人以后在宫中做中书侍郎。

以王悦的能力完全可以做独当一面做一位大臣。可是王导只让他做中书侍郎。那是因为王悦自小身体就弱。可能这也是命运的安排吧,给你一个足够聪明的大脑,就夺走你健全的体魄。

王悦的母亲去世后。持家这个重担都在王悦一个人的身上。他又很节俭这一点继承了他父亲的优良传统。有一次王导卧室里摆放的甘果腐烂了。王导唤来让王瑾去说:“弃之,勿使大郎知。”

这句话是说:“把这个丢出去,千万不要让大郎知道。”

因为王悦知道后会不让丢掉的。一个堂堂当朝宰相丢掉两个腐烂掉的甘果都不让儿子知道。听起来都是笑话。可这是真实的故事。

中书侍郎这个职位是专门起草诏书,整理文件和文书。这个职位与郭璞的差不多。活不多,时间自由安排。就是这样王悦的身体也是逐渐衰弱。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王导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王导似在家中的书房里坐着。听见敲门声。王导并没有看见是什么人在敲门,却说:“进来吧不必敲门,这不就是你的家吗?”

随即门被打开。进来一个穿着僧侣服装的人。来人进来冲王导双手合十的说:

“王大人,我要以百万两白银买王悦。这些银子是为那些祈祷的人准备的。不知王大人同意不同意?”

王导非常生气。骂道:“僧者,我虽然敬你非得一派胡言!出家人说这些如此混账话是何居心?”

那僧侣笑而不答。临走前说:“银子自己备好,请去你家后花园里自取。”说完就走了。

王导在梦中被气醒了。他越想越气。喊一声:“王瑾!”

王瑾在门外应声而至:“老爷,王瑾在。”王导的心情微微好转。他非常满意王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应声而至!

“王瑾,你拿上工具与我去一下后花园。”王导说。

王瑾抱拳施礼说:“是,老爷。我这就去拿工具!”

王瑾也没有问要拿什么工具就出去了。没有多大一会王瑾就拿回来一把镐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