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随朕去书房细谈吧。”
“臣遵旨。”
张良应声,紧跟在陈泽身后,步入了书房。
书房内,侍从们迅速布置好茶具,待陈泽与张良坐定后,便悄然退出,整个书房顿时变得静谧无声。
陈泽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随即望向张良:
“张卿,有何要事需在此密谈?”
张良挺直腰板,神色严肃地汇报起来:
“陛下,臣刚刚从东厂得知了山越的最新情况。自山越实施旗兵制以来,成效显着,江南山区的局势已日趋稳定。”
“昨晚,臣还收到了镇夷将军王平的密报,称已成功建立了十三旗,除此之外,大部分山越族已被我们清理。”
“特别是盘洼旗,作为第一旗,战功赫赫,不仅上缴了大量战利品,还猎杀了许多山越人。在他们的大行杀戮下,山越族已是风中残烛。”
说到这里,张良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恭敬地递给了陈泽。
陈泽接过密信,仔细阅读起来,片刻后,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王平此举甚妙,山越的安定不仅解决了我们的一大内患,更是加快了我们对江南的开发。百万山越族中,十三旗就有将近四十万之众,而另外三十万则被我们成功清剿或围杀。”
“至于剩下的三十万左右,大多已逃入越国和楚国的深山之中,成了零星部落。”
“虽然这些残余的山越族仍需警惕,但大局已定,我们已无需过于担心。”
陈泽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
旗兵制度的运用,堪称陈泽的惊世之笔,其成效之显着,远超预期。
历史上,对付山越这等桀骜不驯的野族,多采取笼络与分化之策,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就好比三国时期,吴国为了平定山越之乱,耗费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
而今,乾国只用了短短两年,就让境内的山越问题大为改观,实属不易。
陈泽继续说道:
“关于山越的治理,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对那些躲入深山、拒绝归顺的,我们要继续追剿,不给他们喘息之机。”
小主,
“另一方面,对于愿意下山融入大乾的,我们则实行编户制度,给予他们新生活的机会。”
“不过也得提防这些旗兵,不能让他们过于壮大!”
张良眉头微皱,旋即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臣有一计,何不派遣山越旗兵去攻打越国?这样既能为大乾开疆拓土,又能借此机会消耗山越旗兵的锋芒,一举两得。”
“爱卿所言极是。盘洼旗作为第一旗,族众众多,其威势甚至盖过了其他小旗,这确实是个问题。让他们转战越国,既能为国效力,又能磨砺队伍,确实是个好主意。”
陈泽点头赞许,目光中透露出对张良的欣赏。
“陛下圣明。山越人天生好斗,虽然近年来在我朝旗下有所收敛,但其野性难改,如狼群般难以驯服。”
“若能将他们引向战场,以军功、官职乃至子孙后代的荣耀为饵,定能激发出他们更大的战斗力,成为我大乾手中的一把利刃。”
张良滔滔不绝,言辞间尽显对山越族治理的深思熟虑。
见张良与自己不谋而合,陈泽心中大定,随即下令:
“既然如此,那就请张卿即刻草拟圣旨,命王平将军率领本部兵马及十三旗共五万精锐,择机深入敌后,对越国发起攻击。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迅速办理,不容有误。”
“遵旨!”
张良应声而起,走向书案,开始提笔撰写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