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制衡和调整(一)(1 / 2)

“长官,李会长来了,亲自送来了李默的亲笔信,电报里说是关于婆罗洲和马来亚抗日活动的一些现状和建议。”

在彼得森走后,李宪华适时来到李航面前汇报。

李航听闻点了点头,这件事在之前的电报里就有提过。

只是因为电报无法发送较多内容,加上出于保密的需求,所以才采用的密件形式。

虽然慢了些,但可以表达的内容却很多。

“让李会长进来吧。”

没一会儿,李志阳走了进来。

两人闲聊了几句,后者就把信递给了李航。

李航接过信,看到并未拆开的信件,面无表情地打开了信封。

里面的信很厚,大致瞥了一下,可能有十几页,难怪信封鼓鼓的。

李航当即坐在一边仔细看起来。

旁边的李宪华则是去泡了两杯茶端过来,放在李航旁边的木桌上。

信上的内容很多,当然都是李默本身的看法,并不能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

只要是人,肯定会带着主观意见。

不过李航这边还有其它参考。

因为马来亚那边也给南华联合会总部发了一些电报,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李航看完后,旁边的茶已经换了一杯了。

因为之前的都冷了。

看到李志阳还在,李航把信递给了对方,“老舅,你也看看这封信,宪华也跟着看看。”

说着李航把信递给李志阳,他则是起身来到窗边,抽着烟,思索着信中的内容。

而在他的身后,李志阳好奇看起信上的内容。

李宪华也不着急,他则是等李志阳看完一页,这才拿起那页快速浏览。

大约过了二十来分钟,两人这才先后看完。

“看完了?”李航的声音在两人耳边响起。

“看完了。”李志阳点了点头。

李宪华也跟着点头。

“老舅,你这边先说说,你应该更了解一些,毕竟马来亚分会那边也发过一些电报到总部。”

李志阳点了点头,“总的来说,马来亚的抗日局面并不怎么好。

在这里华人数量和占比,都比婆罗洲更有优势,但抗日局面却是很糟糕。

原因也很多,总得来说就四点。

首先是日军在这里有重兵,这是最大的外部原因。

其次就是我们的援助无法抵达马来亚,这之前的一年半,马来亚的华人抗日义勇军除了最开始囤积的那批武器外,没有得到任何援助。

第三就是马来人和日军的合作,也加剧了义勇军的外部环境的恶劣程度。

第四就是华人内部不团结。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除了我们的抗日义勇军外,还有玛共的存在分走了一部分华人团体的支持。

而且除了玛共,还有其它个人和组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