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讲,便是富绅豪商利用自身拥有的财富,与当地官员沆瀣一气,免于交税;而掌握着更大权利的官员或者宗室藩王们,则是将属于朝廷的商税分别瓜分。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贯穿了大明南北经济命脉的"漕运",本应为朝廷输送漕粮及漕银的官船如今却被"公器私用",为宗室藩王和南方的士绅们运送货物,使得朝廷从中失去了大量的税收。
再以"茶税"举例,即便是战事动荡的两宋时期,朝廷每年也能够收取数百万两的茶税,巅峰时甚至可以达到七百余万两。
但是到了大明,朝廷每年从南直隶获取的茶税却连年降低,甚至就连万历皇帝亲自从宫中派遣内官,前往南直隶办差,也才收取了区区五万两白银,与前宋的茶税相差百倍之多。
这些听上去宛若天文数字一般的银两可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由头落到了诸多富绅豪商的囊中。
反观最为底层的市井百姓们,却没有享受到太多来自于朝廷的恩典。
"如今我大明财政紧张,九边将士军饷吃紧,西南又要教化夷人,耗费颇多。"
"议毕卿家之见,我大明来年太仓库的银子可是够用?"
像是没有察觉到暖阁中诸位朝臣欲言又止的表情,案牍后的朱由校微微一笑,很是淡然的低吟道。
"回陛下,"毕自严作为朱由校亲自提拔的心腹,兼之主政户部已有一段时间从,此时自然不会逃避,稍作犹豫之后,便涩声道:"当是不够.."
事实上,岂止是来年不够,早在年初的时候,九边将士的军饷便是由天子内帑垫付,而后犒赏辽镇将士,搬迁军器局的花费同样由天子一力承担。
朝廷虽是通过整顿宗室,罚没山西宣府晋商等方式,获取了数量不菲的白银,但也经不起"坐吃山空"。
从这个角落来考虑,想要令大明早已枯竭的财政起死回生,确实要做出某些改变了。
"如此说来,整顿税收乃是势在必行?"轻轻敲击身前的案牍片刻,朱由校终是将心中酝酿许久的念头宣之于口,脸上夹扎着一抹决然。
在原本的历史上,随着辽镇建奴日益壮大,明廷屡战屡败,民间竟然出现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闻。
但在后世,同样有人调侃,声称"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如若大明的官兵们皆是能够填饱肚子,按时领到足额的军饷,莫说区区一个辽镇建奴,即便是草原上的蒙古鞑子和西南拥兵自重的土司们同时发难,大明也绝不会在一棵歪脖子树下轰然倒塌。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钱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