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亮,晨曦刺破了稀薄的晨雾,将夹杂着些许暖意的阳光挥洒至紫禁城的每一寸角落,为此间天地注入浓浓的生机。
但此刻,位于乾清宫暖阁内的诸多朝臣们脸上却是瞧不出半点轻松淡然,反而皆是目瞪口呆,喉咙深处不时发出不知所谓的咕咕声,眼中满是骇色。
饶是他们心中提前有所猜测,天子今日如此大动干戈的将众人召至宫中议事,绝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委任新的户部尚书这么简单,但这些为官多年的朝臣们也没有料到天子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
案牍旁,对朱由校忠心耿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是满脸凝重之色,暗道天子将要推行的这"新政"必将惹来一番狂风骤雨。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一连串的恶果。
"陛下,想要整顿我大明的赋税?"
不知过了多久,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满是错愕的声音方才于幽静的暖阁中响起,引得众臣纷纷压住心中的万千思绪,转而凝神看向案牍后的天子。
自万历末年以来,国事日渐繁重维艰,户部一直在苦苦支撑,今年好不容易才打了两个胜仗,天子趁机整顿积弊的朝政也就罢了,怎么还想对赋税动手呢?
这可是真真正正能够动摇大明国本的凶险之事呐。
"朕近些时日翻阅史书有感,我大明商税远低于前宋,但朝廷的岁收却连年降低,诸位爱卿有何教朕?"
随手自案牍上拿出了几封卷轴,面上喜怒不显的年轻天子直接提及了更为宏观的政事。
此话一出,气氛本就有些紧张的乾清宫暖阁更是如冰雪般冰冷,即便是主掌天下兵马大权的王在晋也面露涩然,喉咙不断上下耸动。
天子此话,可是有些诛心呐!
但朝廷岁收连年降低却又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朝廷的赤字已是严重到需要天子"内帑"先行垫付九边军饷的程度了。
"回禀陛下,"好半晌之后,深谙财政之道多年的毕自严方才定了定心神,拱手回禀道:"前宋商税确实高于我朝,其原因大概与税卡更多,买卖专项更多有关.."
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有感于百姓连年遭受战火的袭扰,为了尽快恢复民生,特意降低赋税,由前宋的二十税一降低到三十税一。
此外,前宋贸易兴盛,全国各地设立了多达千余处"税卡",专门负责征收商税,反观疆域更为富饶的大明,居然仅设立了二十余处"税卡",乃是历朝历代最低。
闻声,案牍后的天子轻轻颔首,脸上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心中对毕自严的欣赏更甚。
这便是"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尤其是似毕自严这等常年在地方任职,经验十分丰富的"干臣",三言两句便能点名问题所在,而不是像其余"腐朽"的朝臣,动辄便是之乎者也,扯东扯西,毫无见解。
早在国朝初建之时,太祖便是定下了"富藏于民"的国策,但经过了两百余年的传承,这条"国策"最终的获利对象早已不是当时勤劳朴实的市井百姓,而是上至朝野,下至地方的各级官员,以及不断从中上下其手的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