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廷议(1 / 2)

同一时间,就在朱由校在诸多锦衣卫缇骑的簇拥下,视察位于群山脚下的"军器局"的时候,朝中重臣们却是不约而同的齐聚吏部署衙。

偌大的官厅中,入目尽是绯袍,心思各异的朝臣们或是闭目养神,或者冷眼旁观,气氛很是冷凝。

而奉命记录此次廷议内容的吏员们也是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喘,心道今日这廷议虽是"无疾而终",但作为百官首辅的方从哲却难免被人冠以"庸碌无为"的印象,日后怕是难以在朝野间立足了。

所谓"廷议",便是大明针对三品以上官员或六部九卿专门衍生的选拔之法,由朝臣们举荐出几名"候选人",交由天子做最后的定夺。

但在一些复杂的政务上,朝臣们为此争喋不休,各执一词,通常也会将"廷议"作为最后的解决方式。

例如,今日廷议的内容便是商定"宗室"出京就藩一事。

...

争论许久,眼瞅着便要到了下值的时候,坐于上首的首辅方从哲便是冷哼一声,面沉似水的拂袖离去。

今日廷议的过程实在是一波三折。

事关宗室亲王,凡是有资格参与"廷议"的朝臣们皆是在此列席,其中自然是包括了"始作俑者"礼部势力孙慎行。

本以为在自己表露态度,出身东林的次辅刘一璟也带头反对之后,今日的"廷议"当得以顺利结束。

但方从哲万万没有料到,在朝野间一向以"圆滑"着称的东阁大学士韩爌却是侧面表达了"反对"的态度,认为三王中年纪最长的瑞王朱常浩或可在京师居住,惠王及桂王当出京就藩。

除了韩爌之外,礼部侍郎孙慎行,敛都御史张问达,刚刚赴任的大理寺卿邹元标皆是态度坚决,导致双方争执不下。

眼瞅着首辅起身,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侍郎毕自严等人赶忙起身相送,其中尤以吏部尚书周嘉谟脸色最为难看。

时隔多年,朝廷再度陷入了"党争"的斡旋,令他这位掌管官员升迁的"天官"也是气愤不已。

相比较之下,礼部侍郎孙慎行则是与近些时日才刚刚抵京的大理寺卿邹元标会面一笑,脸上流露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几天前,他们才刚刚旧事重提,以"红丸案"向首辅方从哲发难,今日廷议又是"无疾而终",怕是用不了多久,首辅方从哲昏聩无能的印象便会坐实。

如此一来,即便紫禁城中的天子"乾纲独断",首辅方从哲也会迫于士林间的压力,主动引咎辞职。

当然,他们这两日之所以冒着事后被天子嫉恨的风险,也要上书奏请令"宗室出京",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空缺的蓟镇总督一职。

在广宁巡抚王化贞离任之后,蓟镇总督已是他们东林党短时间唯一可以染指的封疆大吏,必须要牢牢握在手中。

而达成此等目标的先决条件,便是要令首辅方从哲"松口"。

"尔等...哎.."

就在孙慎行等人自觉仕途一片光明,首辅方从哲去职在即的时候,一道略有些悲凉的叹息声便在他们的耳畔旁响起。

放眼望去,次辅刘一璟似是欲言又止,但终是长叹一声,面无表情的拂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