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大乌龙(1 / 2)

仙侠版水浒 任鸟飞 2414 字 2个月前

方腊原来只是歙县七贤村漆园主方有常家里的佣工,出身不高。

但方腊性情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其家族里又人才辈出,因此在江湖上本就有一定的地位。

有一天,方腊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便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

这让人觉得方腊很不凡,进而更愿意跟方腊结交,就是原来的摩尼教教主汪公老佛都很看重方腊,经常邀请方腊去听他讲经说法。

后来,汪公老佛无意之间看到了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气运而作的《推背图》。

那《推背图》中有一句谶言: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十千加一点正是“方”字。

冬尽则是“腊月”。

方腊正中《推背图》。

所以,这前两句就是说,方腊称帝。

后两句“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这个就比较简单了,是指方腊的势力范围,在浙水地区,也就是大概三国时期的东吴。

世人皆知,《推背图》堪称一部奇书,能入《推背图》者,皆非寻常之辈,其造化自然非同寻常。

汪公老佛因此认为方腊是一位非常有造化的人,便毅然决然地将他的摩尼教教主之位传给了方腊。

方腊自从成为摩尼教的教主了之后,四处招揽英雄好汉壮大摩尼教,遵循摩尼教的教义,为起义做着准备。

经过方腊及摩尼教的人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准备好了起义的所有事项,只差找个黄道吉日,方腊登高一呼,就正式起义。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出了两个变故!

第一個变故就是,方百花竟然先一步起义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方腊及摩尼教的人都呆住了!

他们想不通,方百花怎么能先一步起义呢?!!!

难道是水泊梁山想要抢占东南这块地盘?

方腊赶紧派人去江州,询问方百花,你这死丫头到底想要干什么?

不等方腊派的人离开,方百花(其实是江鸿飞)就派戴宗来到睦洲清溪县,跟方腊他们解释,方百花是奉江鸿飞的命令来夺取江州的,可是因为赵佶君臣贪得无厌地压榨东南人民,赋役繁重,人不堪命,又因朱勔在吴中徵取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皆有心起义造反,就将方百花给架了起来,奉方百花为圣女,方百花被动起义成功。

“方百花”着重强调,她并没有打出水泊梁山的旗号,只说她是圣公方腊的亲妹妹。

这对方腊等人来说,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好歹,这也能算是他们起义。

但老实说,方腊等人还是不免有些腻味!

——第一个起义的人,对名望有着极大的加成,偏偏这个成就没落到方腊的头上,这对方腊的名声肯定有所影响。

可事已至此,方腊等人又实在是说不出来什么。

毕竟,江鸿飞派方百花率领梁山军来夺取江州,其实是在帮方腊。

关键,水泊梁山的人没用自家的名义起义,表明了是不想跟他们摩尼教争。

所以,闹出这个大乌龙,也怨不得水泊梁山的人,真要怨,也怨方腊他们行事太墨迹了。

不过,方腊等人心里有些腻味的同时,也看清楚了,起义的形势真是大好,水泊梁山的人不想起义,都被逼着起义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第二件事。

这件事就是,方腊原来的雇主方有常一家将方腊给告了。

方有常见方腊整日游手好闲不用心工作,净结交那些泼皮无赖,还跟摩尼教这种被赵宋朝廷定为魔教的秘密组织来往,关键方腊还总说自己命中注定当皇帝。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方腊这是准备造反了。

而造反可是要诛九族的。

方有常一家和方腊还没出五服,如果方腊造反,他们一家肯定也得受到牵连。

于是,方有常就让他的二儿子方熊向青溪县的知县陈光报告,说方腊要造反。

青溪县就这么屁大的地方,摩尼教在这里又根深蒂固。

很快,方有常一家的举动,就被方腊得知了。

事已至此,方腊除了立即起义,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于是,方腊召集教众,诛杀方有常一家,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

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果然到处响应。

不旬日,方腊也聚众数万,从者如云……

……

厢军和禁军是赵宋王朝的主要军队。

除了这两种军队以外,赵宋王朝还有一种乡军。

——虽然赵宋王朝一直想要乡军向唐朝的府兵看齐,但终究只是半农半兵,总体战力依旧为零,不堪大用,所以可以不记在正规部队当中。

禁军就不多说了,其是赵宋王朝的绝对正规军,除了西、北边防重镇较多以外,大多都屯驻在京畿地区守卫东京汴梁城。

东南这里,根本就没有几支禁军,这里最多的其实是厢军。

厢军是诸地州县的守军,相当于地方军。

赵宋王朝的传统向来是将禁军中老弱不堪战斗力低下的士兵汰除进入到厢军。

所以厢军毫无战力可言,主要是用来供应各种杂役,比如修黄河,比如运送物资,等等。

赵宋王朝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募集饥民、流民以及罪犯去当兵。

对于军人,赵宋朝廷还要给其脸上、手背上刺字。

而同样刺字的还有罪犯、官府的工匠以及奴婢。

由此可以看出,当兵刺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耻辱,相当于把士兵排斥在了市民阶层以外。

这也就使得军人没有了保家卫国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从赵匡胤开始,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都怕武人造反。

因此,赵宋朝廷始终在严防将领统兵过多。

为此,赵宋朝廷便以都监兼路分事,权均势敌,不相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