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于谦的清正廉洁一直为皇帝所重视。朱祁镇在位初期,由于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贤臣的辅佐,内阁政务井井有条,朱祁镇本人也专注于学业,朝廷显得清明有序。
不幸的是,随着三位贤臣的去世,朱祁镇的统治出现了转折。他恢复了太监王振的职务,王振借此大权在握,滥用职权,贪腐之风盛行。朝廷高官为了迎合王振,不得不竞相行贿。据记载,甚至有人为了在朝廷会议上获得王振的接见,不得不献出一百两银子,而能献出一千两银子的人,则能享受王振的宴请,其中包括醇美的酒菜。
朱祁镇对王振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甚至对他宠爱有加。这样的场景,无疑会让创立明朝的朱元璋在天之灵感到不安和愤怒。
在审视这段历史画面时,朱元璋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激荡的情绪。视频中,朱祁镇的表现显得笨拙且无能,王振的行径则傲慢而放肆,这一切都在触动着朱元璋的底线。
他心中甚至闪过一丝冲动,希望能够穿越时空,阻止这一系列耻辱的举动。在朱元璋眼中,朱祁镇的行为不仅令家族蒙羞,更与赵匡胤的后代相形见绌。此刻,他不仅感到愤怒,更有一股深深的羞愧之情。
他瞪着朱棣,眼神中透露出责备之色,“看看你的子孙,他们的所作所为,岂是我们能预料的。”朱棣虽有千般无奈,却只能默默忍受。毕竟,他在朱祁镇登基之时已经长眠于地下了。
然而,朱元璋的怒火并未因此稍减。视频中的朱祁镇,让朱棣也感到愤怒。他不禁要问,这样的废物,怎么配坐在皇帝的宝座上?这一切,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朱祁镇起初的表现还算得上体面,但一旦失去了“三杨”的辅佐,他的真实面目便暴露无遗。他轻信太监王振,从此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朱元璋看着这一切,心中的痛苦无以复加。
朱祁镇的种种劣迹,尤其是王振的无法无天,让朱元璋感到芒刺在背。他对于谦的遭遇,更是深感痛心。在历史的长河中,于谦的遭遇无疑是最令人痛心的章节之一。
由于谦的品格,他从未向王振献过金银,即使有此心,他也无力做到,因为他根本就无钱可献。
经年累月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于谦的清廉程度令人赞叹,也因此,他并无财物可供献给王振。
由于于谦的坚定立场和孤高气质,王振对他越来越不屑一顾。
面对这样的情形,有人劝说于谦向王振献礼。
“既然金银献不上,那土特产总能献上吧?”
面对这样的建议,于谦不屑一顾,挥了挥袖子,
“我只献清风。”
于谦的种种行为,自然引起了王振的极大不满。
王振使通政使司礼理熙弹劾于谦称其因长期不得升职心怀怨恨,拒不遵圣旨。
这分明是目张胆的诽谤然而朱祁镇却对此若罔闻,允许王将于谦囚禁刑部大牢。经过审判,于谦被直接死刑。
于谦在刑大牢中被囚禁了三个月。在此期间,听闻于被判死刑,百姓们义填膺,联名上书。加之许多朝官为谦辩解,王振屈服。
然而,尽管于一死,王振显然想轻易放过于谦。后,于谦被贬刑部侍郎,后又禁于山西。
许多人忍受王振对于谦的压迫。王振不过是个皇帝宠信而居高位人,并无真才实。
因此,于谦被之后,众多朝官纷纷书,为他鸣冤叫。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于谦的声望之高,不仅让朝中的官员和广大民众为之请命,甚至周王、金王等封疆藩王也加入了请愿的行列。这一事件闹得风声鹤唳,最终迫使朱祁镇皇帝不得不同意,任命于谦为都察院右都御史,以平息这场舆论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