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推演独白(2 / 2)

因为生产力大幅飞跃之后的现在,生活质量可比之前强太多了。

孔子在春秋时期想回到奴隶制时期,为什么没有人认同他呢?不就是因为生产力大幅飞跃之后,人们需要更优秀的分配方式,更适合这个分配方式的社会体制。

在农具改良之前,封建奴隶制是有其优越性的。因为在生产效率极低的时期,人数太少的集体难以维持其经济体的平稳运行和调度。

但在农具改良之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更少的人口就能承担起对集体经济的维稳。

取消了奴隶制的封建新兴地主阶级,跟之前的封建奴隶制时期的领主,对底层劳工的剥削有实质上的区别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前期争夺劳动力、人口数的时候,当然是次级贵族,也就是新兴地主阶级能给出的劳动报酬更高。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劳动力市场趋于平稳、次级贵族人口竞争强度降低,且社会平均心境没有提高的话,劳动力待遇最终还是会低落到同一层次。

这种情况下,剥削和奴役哪个好?

在外界看来,两者都是一样的悲惨,因为无论是被奴役还是被剥削,到最后都只能拿到劳动价值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但在很大一部分愚者眼中,被剥削是要比被奴役好的。

就算剥削得再狠,劳动获得的报酬起码是自己的。只要持续积累资源,最终也是有机会实现改变自身阶级,成为一名剥削者的。

一旦社会价值观落入这种境地,那对统治者来说,社会体制就算是稳固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没有外力作用,社会就能始终保持平稳运行。

所以为什么没有人认同孔子想要恢复封建奴隶制的理念呢?

因为上位者都意识到了,不能让奴隶彻底绝望,只有给他们一丝希望,这群奴隶才会永远陪自己玩这场奋斗游戏。

奴隶制很糟糕吗?

刨除掉奴隶会反抗、会消极怠工之外,其实没有别的坏处了。

包括我们降临地球的时候,我们所在的国家不就是用的改良奴隶制吗?

奴隶制下的奴隶,其主体是战争俘虏,加上部分违法犯罪的平民和被强行掳走的百姓。

改良奴隶制下的奴隶便只有违法犯罪的平民,并且还根据他们的罪行限定了他们接受奴役的时长,给了他们一个重新恢复平民身份的希望。

所以说,孔子呼吁重建的封建奴隶制并非一无是处,只是需要加以改良。

但就是这一点改良,便是起码三个思想层次的差距。

与他同时期的墨家巨子也想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但同样没有得到认同。

巨子希望每个人都从事劳动,互相施与物质上的帮助,得到自己精神上的满足。

只要构筑一个人人都劳动,人人都相互施与的世界,那不就建成理想世界了吗?

他的想法也不能说错误,但同样需要改良。

如果人人都是心五境圣人,那这个社会体制确实很适合我们。

每天干点自己想干的活,帮助别人完成他们的心愿,想想都觉得很美妙。

可是社会平均心境连心一境都没有达到,就算强行建成这种社会,让所有人都体会到这种社会的种种美好之处。最终也必然无法长久保持,社会走向堕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仁民会长建立的农协和东州社会体制,就是综合了孔子与墨子两人期望的社会体制之长。

首先就是确定一点,东州是由大多数劳动者统治极少数犯罪者的社会。

其次便是,建立一套适合呼吁大众追求精神满足的经济体系。

尽管这个经济体系需要大量心三境宗师才能维持,但从山梨城的现状看来效果看起来还不错,起码是真的有可行性。

如果从仁民会长建立的东州社会体制反推现在的社会体制是否变质,其实要比通过各个维度调查大多数人的观点更迅速。

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劳动者们的呼声一定是要压过其他杂音的,因为他们才是社会真正的建立者与统治者。

像地球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多数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