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实很简单,圣人追求的不仅仅是精神满足这种享乐,【痛苦】对我们来说也是作为【生命】来说不得不品鉴的【生】之一昧。
小主,
我们讨厌痛苦,但是却又享受痛苦,这在凡人眼中看来极为矛盾。
仙人能够理解我们的这种状态,他们也无法做到发自内心地对【痛苦】也抱有喜悦的心情,所以他们还是无法抵抗堕落的诱惑。
我们圣人贪的【生】,不是被‘正面情绪所包围’的【生】,而是精彩、繁杂、混乱、秩序、单调、快乐、痛苦......无所不包的,才是我们追求的【生】。
所以虽然我们每个圣人都没有底线原则,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存在一个‘真原则’的。
这个真原则的作用就是恶心自己、让自己感到痛苦。
我们无需必定遵守这个原则,但是只有强迫自己不去打破这个原则,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痛苦与不甘。
这些稀有的情感不是为他人,而是为我们个人。”
“所以我才说这是他骄傲、自大的体现。”
逍遥侯总结道。
“仁民会长不想打破的真原则是什么?跟你我一样?”
王遥询问道。
“现在承认你我一样了?刚刚不是还在说‘虽然你看起来好像跟我一样无耻,但我并不认为你能真的能做到毫无底线’吗?”
逍遥侯逮到了一个立刻清算旧账的机会,便毫不犹豫地开始翻旧账了。
“因为我们真的不一样啊。”
“哪里不一样?”
“对我来说,人间所有的事与物都是感动,也都是痛苦。”
逍遥侯嘴角的笑容在听完王遥的这句话之后便消失了。
过了一会儿,逍遥侯才叹了口气说道。
“境界,果然还是不同吗。”
“这种境界真的值得追求吗?”
“不值得吗?”
“当一个人达到实事求是的心一境时,其实就已经足够了,后面追求更高的心境无非都是为了自我满足。
对于开口交流的自我满足,与精神追求的自我满足。
实事求是的人,很清楚自己的无知,所以不敢说太多,更不敢说得太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说的必然是错的,毕竟自己认知的东西都不够全面。
等达到心五圣人境,认知已经彻底全面了,无论出现什么状况,圣人都可以立刻理解这个事物的本质。
此时你们再继续追求‘更高’的心境,真的有意义吗?
认知是相同的,切入视角便是决定个人独特心境的唯一因素,虽然这个唯一因素由记忆这个不断变化且无比复杂的东西构成。
所以说,我不认为圣人还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心境,你们的记忆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的判断与认知都是正确的、完善的,这还不够吗?
除非你们想无限追溯本源,破除一切未知,否则我完全不能理解你们为什么会想让心境更进一步。”
“你这不是已经说出来了吗,我就是想追溯本源,想知道【虚】是什么、【有】是什么,以及它们是怎么出现的。”
“那就更不需要着急了。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正常来说,需要等你理解了虚的本质之后再来体会我这个想法的成因,才能真正理解我的心境。
但如果你觉得你完全能理解我的想法、与我感受相同,那你就可以试着领会我的思想了。
临门一脚的时候,用思想反推心境也可以达到完善最后一块拼图的效果。
不过前提是你确实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感悟、认知达到了先天圣人的最后一道门槛。”
“好吧。”
逍遥侯长出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刚刚的话题。
“那个男人的原则就是‘人民的事,人民自己做主’和‘有功则必赏,有过则必罚’。”
“一个是宏观层面的原则,一个微观层面的原则。但这两个原则都不算是跟自身直接相关的原则,更像是把自己带入了集体、人民、农协这种抽象的概念中之后,由这些宏观概念延伸出的原则。”
“没错,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之所以能够掀桌子,就是因为桌子及其上的所有内容本质上都与我们无关,我们不需要考虑桌子被掀之后的问题。
但他把自己当成了桌子,自身的利益就与桌子上的内容息息相关,所以他就不得不考虑掀桌子之后会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