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安道全时常要下山拜会北地的一些名医,就在郓城乡里结识了一位赵大夫,膝下有一女,年方十九,名叫赵盼儿,就此说给了王伦。
这位赵大夫却是很有来头的一个人,因为他的师祖乃是名医钱乙。钱乙祖籍钱塘,乃是五代时吴越王钱俶的后人,后来举家移籍,搬到了京东西路的郓州。
政和三年,钱乙去世,他的弟子许州人士阎孝忠整理了师父的论稿、医案、验方等,汇编成《小儿药证直决》三卷,去年时在东京城出版。
这部关于儿科的医书,安道全也请时迁买了一部来,山寨印刷作坊已经征得阎孝忠的同意,准备付梓印刷了。
王伦虽然不懂医术,但安道全对钱乙很是推崇,他也难得读了读这三卷医书,粗略翻看了一遍,只记住了一个六味地黄丸的名字。
安道全尊崇钱乙,认为他是儿科圣手,王伦尊重专业人士,干脆让安道全写个序,但安道全不肯,只是写了短短的“跋”,附在医书之后。
这位赵大夫的家庭,很符合王伦的要求,况且听闻这位赵盼儿贤惠温雅,也就没有更多的意见了。
自周朝以来,华夏的宗族就大概历经了三次演变,首先是先秦以来到两汉的宗法宗族制度,由于周朝施行分封,以开拓王土,于是到了汉朝,周礼制度下的大宗、小宗的家族就已经根深蒂固。
简单来说,整个社会,都是以同姓血缘关系为枢纽,以嫡长子为大宗,借以延续家族传承,嫡长子天然就是家族之主,这一时期的宗族,是以宗法、血缘为核心的。 飞卢卢小说网
故而两汉多酷吏,因为民间多有这样家族男子众多、人口繁盛的右姓豪强,对于官吏治理地方的阻力很大。
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目的就是削弱这种宗法宗族,使得百姓形成原子化的家庭,从而方便王朝的统治。
小主,
但到了汉朝,儒家学说开始占据主流,就出现了新的宗族,即以经书传家,某个读书人通过学习,掌握了儒家经典中的某一部,也就拥有了对经典的解释权,在汉朝以来,也就是掌握了做官的权力。
这些大儒们自然是要收弟子的,而且弟子并不局限于本姓本家,于是在两汉察举制的加持下,这些家族就在曹魏时期转变为九品中正制度下的世家门阀。
故而这一时期的宗族,虽然仍旧讲血缘、姻亲,但又多了一层社会关系,那就是师徒关系,通过世家门阀的内部联姻,就始终在整个社会的生态中占据中高层的位置。
黄巢起义、朱温代唐,以及五代十国的乱世,彻底将世家门阀清理干净,而且是从物理意义上的扫除与消灭。
到了大宋朝,由于商业的发达,百姓流通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家庭原子化的现象就愈发明显,科举制的成型,也彻底消除了世家门阀形成的土壤。
但是我大宋朝嘛,文人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