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的“五年计划”的第三条,则是兴修水利。
从他称帝后,在推行均田令、推行行省制度、变州为府的过程中,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修建、维护,也成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点。
兴修水利并不局限于疏通沟渠,还包括新开凿灌溉水渠、设立水力磨面、各种水力机械、挖掘池塘、修建陂坡等。
而这一切的重点,仍旧是治理黄河。
王伦不清楚黄河什么时候会突然改道南下夺淮入海,赵不试、李光、欧鹏三人正在治理淮河,他是很不希望母亲河突然起了爆脾气,将新朝建立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给毁于一旦的。
如何治理黄河,王伦是真的很想知道东汉明帝时王景的具体方法,他不期望似王景治河千年无患,只求黄河能够稳定个三百年。
于是王伦提出了明朝水利专家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法”,他已经派了王定六为黄河都督,负责考察被新汉占据的黄河河段,并打算以此法进行尝试。
但许贯忠却提出了反对,理由也很正当,西夏目前占据着河套平原,据石秀、马扩反馈的情报,那里已经出现了沙漠化,若朝廷只治理陕西与河东行省交界的黄河,上游仍旧有大量泥沙汇入,不能完全治本,不如先平定西夏!
好嘛,许贯忠比自己还激进!
事实上作为尚书令,在王伦亲征期间主持内阁会议、总领朝政,许贯忠也尝到了朝廷对外开拓带来的甜头。
与王伦一样,许贯忠也不仅仅只考虑经济账,北伐巨大的靡费固然让他头疼,但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就好比灭金之战结束后,明面上朝廷获得了两个行省的大量土地,但是要移民、要维稳,驻军的开销花费等,都是海量的。
但我们要知道,金国灭辽,掠夺了辽国积蓄数百年的财富,现在这批财富虽然被大量消耗,却也被朝廷抢夺了回来,许多财富是并不直接以金银珠宝布帛等体现出来的。
当初新汉刚建立时,许贯忠接手政务、协助王伦治理国家,很是手忙脚乱了一阵子,甚至出现了头脑发昏、被投降的前宋官员忽悠着跑来劝说王伦娶一位赵佶的女儿的事情。
但许贯忠也迅速调整了过来,再次与王伦统一了思想,可以说他就是新汉版的萧何。
攻灭西夏,朝廷肯定要在军事上产生一笔巨大的开支,但远在西宁府的吴用、更远在西域的李彦仙已经向朝廷证明了,灭西夏不仅仅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同时还有巨大的经济意义。
西夏一旦灭亡,朝廷就可以将势力向西域延伸,从而掌控了王伦提出的“丝绸之路”的东段和中段,整个西北就此可以盘活,甚至可以说,朝廷打西夏,不是为了灭国,而是为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啊!
所以许贯忠更希望朝廷先不忙着全面治理黄河,仍旧在河南、河北二行省加固堤坝,推行预警与灾后救助工作,仍旧将灭西夏作为接下来几年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