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厚脸皮的和乐公(1 / 2)

乡公所的设立,受到不少在京官员的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自古三老都是民间推选有威望的人担任,前朝就有冗员之滥政,如今新朝这般做法,吏员岂不是更多了?

王伦懒得跟官员打口水仗,他最近一直在研究唐朝和宋朝的制度,发现唐朝在前期设折冲府,通过对府兵的管理,已经事实上将权力延伸到了乡村。

而宋朝更是通过对乡镇村寨的贸易集市、集会的征税行为,对乡野之间开设客栈、货栈的管理,拥有了一部分乡村统治权。

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推动皇权下乡,虽然保长这种基层的、不能算是正常意义上的小吏,仍旧快速被乡村士绅、豪强给垄断,但不能否认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性。

在京东路时,梁山就曾任用受伤退伍老兵出任里正、保正以及驿站的驿长等,效果就相当不错,再加上朱贵、韩伯龙“一村一个销售铺”的做法,将权力下沉到乡村,至少在京东路已经成熟了。 我创造了赛博修仙

所以王伦对于官员的上书,一律“留中不发”,他稍稍表明了态度,官员们顿时偃旗息鼓。 大荒私生子

王伦很清楚,文官、士绅集团一直在试探自己的态度和底线,如果自己稍微放宽松一些,口子一开,那么就只剩下杀人这么一个方法了。

既然我想约束皇权,你们却不肯约束自己的贪念,那就别怪我下狠手了。

于是几天后,开封府尹包康奏请黜免一批京畿不作为的前朝留任官吏,王伦痛快地答应后,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是王伦给包康的一个临时权力,那就是对在京官吏进行监督。

这种“京察”大权,王伦是不肯交给任何一个衙门的,他可以相信某一个官员,但绝不相信某一个职权衙门。

一般而言,一个王朝开国时,吏治会相对比较清明的。但王伦接手的,是赵佶父子匆匆投降后,留下的一个烂摊子,这个摊子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漏洞,王伦要做的,不仅仅是缝补漏洞,还要将摊子的材料更换一新。

其中的难度甚至远大于一切从头重建,所以王伦每次遇到糟心事,便要大骂赵佶一番。

此时的赵佶,已经在唐斌的护送下,越过大名府,进入到了冀州信都府。

赵佶的脸色很差,在大名府他遇到了一群修缮官道的工人,这些人此前还是刘光世的部下,大名府一战被俘虏后,就从大宋禁军变成了汉朝的修路工。

闻听前朝太上皇北巡,不少前禁军宁肯挨监工一鞭子,都要持着锹、镐、锄,眼神不善地盯着那辆并不华丽的马车。

唐斌也不怕事情闹大,故意派人一路高呼:“和乐公巡视地方!”

“呸!”有个前禁军士兵恶狠狠地朝车轮吐了一口痰,监工只是用马鞭敲了敲他的后背,并没有说话,这个士兵顿时大起胆子来,又啐了一口。

趁着黄河枯水期,朝廷在大名府境内修了两条铁索的渡桥,又顺便加固了黄河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