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铭被开除学籍,这件风波就像一场骤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没过多久,他便如同一颗投入大海的石头,激不起多少波澜,渐渐被众人遗忘了。
而李卫国众人,在经历了这场波折后,也重新抖擞精神,一头扎进了每日忙碌的研究之中。
起初,大家都怀着满腔热血,干劲十足,可现实的难题却接踵而至。
一起研究的五个人,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研究的深入,差距愈发明显。
就拿王勇和刘福生来说,他们俩的见识本来就少,虽然每日起早贪黑,泡在资料室和实验室里,眼睛熬得通红,可即便付出了这般努力,每次小组讨论时,还是明显能感觉出与其他人的差距。
那些复杂的理论模型、前沿的技术难题,在李卫国和个别同学眼中逐渐清晰明朗,可在他们这儿,却依旧如一团乱麻,怎么理也理不顺。
渐渐了两人心里都产生了退意,但在李卫国跟其他人的帮助下,两人始终坚持着没有将心里话说出来。
其他几人也陆续察觉到了这份吃力。
每一堂专业课都像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光是应付日常的学业考核,就已经让他们心力交瘁,更遑论还要兼顾这颇具难度的研究课题。
书本上的知识尚未吃透,实验数据又频繁出错,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可成果却寥寥无几。
到了大三的下学期,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能勉强跟上李卫国节奏的,就只剩下张建国一个人了。
王勇第一个坐不住了,他望着镜子里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无奈与迷茫。
这些日子,他的成绩下滑得厉害,好几门专业课都亮起了红灯,研究上更是毫无建树。
辗转反侧了几宿后,他狠下心,拿起笔,一字一句地写下了申请报告,将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况坦诚相告。
刘福生等人见状,也纷纷效仿,他们知道,继续这样硬撑下去,不仅研究做不好,学业恐怕也要荒废了。
报告递上去后,没想到上面很快有了回应。
领导们对他们的坦诚表示很欣慰,一番商议后,同意了他们的申请,让他们暂时放下手头的研究,回到课堂专心上课。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几人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能坚持到底的遗憾,也有对未来学业的一丝期许。
面对其他几人的选择,李卫国虽心有不舍,但还是选择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强行捆绑在一起,对谁都没有好处。
送别那天,大家的眼眶都微微泛红,往昔一起奋斗的日子如幻灯片般在眼前闪过,可如今,却到了分岔路口。
“卫国,以后就靠你和建国了,咱们这研究,可得搞出点名堂来啊!” 王勇拍了拍李卫国的肩膀,声音略带沙哑,眼中满是信任与嘱托。
“放心吧,你们在课堂上也好好加油,咱们都别掉队。” 李卫国用力回握,目光坚定而温暖。
只是,接下来的路远比想象中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