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是倒计时。
在万户角,自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布了发射日程之后,这里每天都在为发射日而努力着。
在火箭组装大楼内,那枚巨型火箭已经完成了组装,技术人员在对火箭进行最后的检查。
整个火箭除了27台火箭发动机之外,在火箭内部还有极其复杂的控制系统,它涉及到几千个传感器以及数以万计的电子部件,这些部件无论是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发射的失败。
所以,他们必须在发射前对火箭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以避免失败的可能。
当工程师们对火箭进行着最后的检查的时候,在另一边,科学家们还在对着陆点进行最后的讨论。
“月球南极的陨石坑存在永夜区,或许可以从中采集水冰;月球南极的地表存在永昼区,使得温差变化较小、太阳能板发电时间更长。”
在专家介绍着南极的优点时,袁家骝只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在南极着陆是已经认定的选择。
而摆在他面前的是选择那里作为登月点。
“沙克尔顿陨石坑。”
一位太空地质学家说道:
“沙克尔顿陨石坑由远古小行星撞击形成,它的直径约21公里、深达4.2公里,将整个喜马拉雅山扔进去都填不满。陨石坑底部十几亿年不见阳光,这里的温度低至-238℃到-247℃,比冥王星的温度还要低。我们认为在这个深坑里可能会有水冰。”
“这显然不现实。”
另一位地质学家反对道:
“那里坑深坡陡,四周全是松散的碎石和月壤,没有任何一台探测器可以安全地下降到底部,人下去会怎么样你不难猜到,我们不能把筹码压在这上面。”
“可也就是因为它够深,够冷,阳光无法照射到陨石坑内部,才存在有水冰的可能。”
众所周知,在月球表面其它地方没有水。如果能将永久阴影区里的水冰采集出来进行分解,就能得到氢和氧,可以作为火箭的燃料,氧气还能供人呼吸。从这个角度看,沙克尔顿陨石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沙克尔顿陨石坑却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
“陨石坑里没有阳光,无法利用太阳能供电,最大的麻烦其实还是低温。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电子设备能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
身为太空地质学家的周忠会,直接了当的反对道: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他的优点,而忽视他的种种问题,或许它的发展前景更大,但是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先解决在月球立足的问题,然后才能考虑其它问题,所以,我的建议还是以斯维尔德鲁普-汉森陨石坑作为着陆点!”
翻看手中资料,反复比对之后,袁家骝问道:
“这么看起来,就只有斯维尔德鲁普-汉森陨石坑了!”
“是的,首先,它的面积相对较大,拥有大约5平方公里的空间,足以容纳月球飞船的降落和基地建设。此外,陨石坑内部地形相对平坦,为登陆和建设提供了方便,”
周忠会接着说道:
“虽然它的面积不大,但是其内部的永夜区可能蕴藏着水冰资源,而且,大面积阳光照射区域非常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同时,陨石坑地形也适合建设地面天线,用于与地球进行通信,保持与地球的联系。”
这些都是它的优势,当然,它也有劣势——太小了,只有5平方公里大小,过小的面积制约了它的发展。
但是就像周忠会说的那样,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有与无的问题。
想了一会,袁家骝说道:
“好吧,就是这里了!”
说罢,他抬起头说道:
“我们的这次登月,并不是为了去一趟月球,像苏联人和美国人那样——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完成首次登月后,他们又执行了一次登月任务,他们花费了几亿元,执行的是什么样的任务?”
袁家骝反问道:
“就是在上面插上旗,写下一串到此一游而已!”
“到此一游”,这就是苏联和美国登月的“玩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地步了,想要有什么更长远的突破,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技术突破,但是,相比于俄国人、美国人,这里却有更为长远的目标。
说罢,袁家骝环视着周围,说道:
“而我们要做的是开创真正的未来,并不是为了在上面像孙悟空一样“到此一游”,而是探索人类永久定居于月球的可能,是的,我们是要去征服月球,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斯维尔德鲁普-汉森陨石坑,将是我们征服月球的前哨站。”
在他的话音落下时,在场的人无不是一阵激动,甚至就连同参与项目的几名英国科学家,也是激动的握紧了拳头。
相比于其它人,这些英国科学家对于征服有着更直观的感触,毕竟,大英帝国曾经几乎征服了半个世界,现在,他们将会向太空发起挑战。
未来的太空是不是大英帝国新的荣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