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出人意料的是,王政君竟然同意了,仿佛是封赏王氏家族。首先,封刘欣的老爹刘康为恭皇,这是为第二步打基础;其次,封傅昭仪为恭皇太后,封丁姬为恭皇后。傅昭仪一直希望的同等待遇,王政君也慷慨给予,即傅太后、丁皇后享受的待遇与王太后和赵皇后的同等。
胆子不大胃口很小的刘欣,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知所措。封赏傅昭仪和丁姬后,王政君授意,让刘欣封傅昭仪的三个堂弟为侯,封傅曼为孔乡侯,封傅喜为右将军,封丁明为阳安侯。不知是傅家有人不爱权还是不敢爱权,声望最高的傅喜竟然不接受封赏。
王政君干事干净利落,修书一封,命王莽辞职回家养老。王莽非常听话,不闹也不吵,上书辞职,奏请回家养老。
王莽愿意归隐山林,这与他责骂董宏的行为大相径庭,刘欣感到很古怪。王氏家族突然撤走自己的势力,这给初当皇帝且并不聪颖的刘欣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刘欣不知道王氏家族有什么阴谋,只感觉王政君撤走势力不合常理。王氏家族的行为越不合常理,刘欣越不敢接受。起初,刘欣想搞垮王氏集团,当王氏集团主动自我瓦解时,刘欣却非常害怕。处在被动位置的他,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不得不承认,王政君是争权夺利场的老手。自刘欣登基后,她将长安格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刘欣刚登基称帝还不满二十岁,他只是一个不懂权术的愣头青。王政君突然抛出大把大把的权力,刘欣不只不敢接,甚至不知道怎么办,这就是不成熟的体现。“杀鸡焉用牛刀”,对付刘欣根本不需要王政君亲自动手,自有其他人选。
傅昭仪是王政君的手下败将,她不知道取长补短,一味将短处当长处使,永远都是败将。傅昭仪见到王政君就只知道恶狠狠地斗,不懂权术,而王政君是一只凤凰,她知道修身养性,知道权术。
傅氏子弟中没有很厉害的人,就像王政君的哥哥弟弟中没有很厉害的人。然而,王政君的侄子王莽非常厉害,只要王莽出马,傅氏家族就如土鸡瓦犬。于是,王政君将进攻的任务交给了王莽。
欲让王莽这样的将才出马,只能激。为了激王莽这位将,王政君让王莽辞职回家。王莽的社会声望很高,刘欣刚登基,王莽就辞职,这是扇刘欣耳光。刘欣不敢让王莽辞职,派人火速追回王莽。追回王莽后,刘欣率领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和卫尉傅喜等要员,齐向王政君请罪,劝她别遣王莽告老还乡,否则,刘欣也不当皇帝。
与只会得寸进尺的傅昭仪不同,刘欣是个知道局势的人。王政君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他不想为难刘欣。王政君点头许可,王莽留下。王政君觉得,刘欣是个可以慢慢调教的孩子,有前途;而王莽觉得,刘欣知道什么东西能碰,什么东西不能,很有悟性;刘欣觉得,王政君绵里藏针,她指示的地方不能随便坐,否则必然流血。
傅昭仪推倒王氏集团,让刘欣这孩子对付王政君这只美丽得见不到毒刺的蝎子和王莽这条巨蟒,真是强人所难。刘欣想推翻王氏集团,犹如逆水行舟十分艰难,甚至不可能。连他老师,左将军师丹都倒向王氏集团,刘欣真是孤掌难鸣。师丹倒向王氏家族,并非畏权也不是爱利,只是不想傅昭仪专政。丞相孔光和左将军师丹都害怕傅昭仪专政,刘欣还为她争名夺利,只能说对祖母的感恩之心蒙蔽了刘欣的眼睛。
其实,钻风箱的滋味不好受,所以刘欣极力使两个太后和好。一次,刘欣办了一桌酒宴,将皇亲国戚都请了,有王政君、傅昭仪……其他人就不说了,只说这两个太后就行了。吃饭事小,座位事大,宫廷内务安排傅昭仪和王政君同坐。王莽精明,提前检查座次。他发现傅昭仪和王政君平起平坐,顿时大骂,说傅昭仪不配与王政君同坐。
消息很灵的傅昭仪,很快知道王莽辱骂一事。她受不了王莽的辱骂,不出席酒宴。王莽火暴,傅昭仪更火暴,她命令刘欣将王莽给贬了。傅昭仪只知道发脾气,她不知道刘欣千求万求,才将王莽请回来为官。
为了一桌酒宴,要贬王莽,这只有不会玩权术的人才会做。王莽的消息也灵,知道傅昭仪想贬他,他马上交上辞职信,抬腿走人。刘欣当皇帝,王莽当大司马,王莽想走就走,从没将刘欣放在眼里。自从刘欣当皇帝起,他一直都被傅昭仪呼来唤去。刘欣不能左右王氏家族,却又不能不听从傅昭仪的诉求,这就是钻进风箱的滋味。
辞官归乡后,王莽名气大涨。王莽人去,朝廷楼空,刘欣顿然发觉王莽的重要性。刘欣意识到王氏集团中,王莽才是最具威胁潜力的破坏分子。以前,他只觉得王莽仅是王政君喂养的一条小蚯蚓,现在他才知道王莽是一条连王政君都没看透的大蟒蛇。
强大如王莽,不能硬斗,刘欣就安抚。王莽辞退后,刘欣赏赐黄金五百斤、四匹马拉的好马车,任王莽为“特进”。他又派皇宫大厨每隔十天为王莽准备一桌盛宴,特许王莽每月初一和十五拜见皇帝。不光如此,刘欣还全力封赏王莽的党羽,人人加官晋爵。王莽此次辞退,受益的人不少,甚至连诈骗国家财产的王立都受到封赏。